核心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核心小说 > 大明天启录 > 第十一章 和天才们的谈话(一)

第十一章 和天才们的谈话(一)

第十一章 和天才们的谈话(一) (第1/2页)

在天津城郊的一个小院里,年近花甲的徐光启正在小院里坐着,自从通州辞职赋闲以来都是这么打发时间的,话说了也白说,想做事也做不了。想来也是,让一个满腹才华的人赋闲在家,怎能受得了啊不郁闷抑郁就不错了。
  
  这天就门口来了两匹马,马上两位官差,一位认得是本地的,另一位陌生。
  
  本地的这位进门就喊:“徐大人,徐大人。这位老爷找您有事。”
  
  陌生人说道:“您就是徐大人?”
  
  徐光启应声到:“草民就是徐光启,不知这位大人找草民何事?”
  
  “徐光启请接旨。”陌生人喊罢,就从背上解下包袱,恭恭敬敬递给徐光启,徐光启挺纳闷,接旨哪有请的,跪下等着听圣旨呢,结果钦差递过来一个包袱。
  
  接过包袱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个竹筒,等看清竹筒以后,徐光启大吃一惊。因为这就是朱有孝和工匠们造出的望远镜,下面有一道旨意:朕自幼就知先生大才,无奈皇爷不喜,故自甘平庸。今朕初登大宝,百废待兴。辽东女真,尤为猖狂。朕欲治利器,以灭此辈,望先生见信入京,共赴王事。
  
  徐光启看完信后大喜,终于等到了自己要展示才华的时候了,原本大家都认为皇孙只是一个做小木匠的顽童,喜欢鼓捣一些奇技淫巧的木制玩意,其实这些东西也都是包含一定的科学知识啊,看来这个小皇帝野心不小,隐藏的很深哪,其实这是徐光启高估了朱由校,若不是朱有孝魂穿,他还是一个昏庸的皇帝。既然新皇帝欣赏自己的才华,又有这样的奇巧望远镜做信物,徐光启自然不再犹豫,立刻收拾完毕,随钦差赴京而去。
  
  同样的事情在安徽歙县也发生着,毕懋康见到的是一架微型的“二踢脚”发射器;而在江西奉新,刚刚去年才从京城落选回家的宋应星,看到的是一架微型的水车。二人和徐光启一样,都是立马收拾行李,随钦差进京。
  
  人道十月小阳春,朱有孝登基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里忙里忙外,整顿内宫,协调大臣;孙承宗已经奔赴辽东;锦衣卫、东厂还在为熊廷弼的案子奔走;而辽东的努尔哈赤正在舔舐着不久前被熊廷弼击败的伤口,以积蓄力量,准备来年卷土重来,只是不知道能否得逞。
  
  十月末的一天,这天是风和日丽,在京城郊外的皇庄里,朱有孝正带着徐光启、宋应星、毕懋康、工匠朱灵、火器厂总管雷鸣天等随便走着、说着话。这皇庄里面可真是丰富,朱有孝在这里见到了近年来从国外引进来的不少农作物,比如说玉米、红薯、土豆、西红柿,花生。除了红薯已经在东南沿海一带有所种植以外,别的农作物还没有大面积推广。
  
  红薯徐光启不稀罕,他曾经做过《甘薯疏序》的文章,但是他并不太熟悉红薯的生长环境,其实在北方的贫瘠土地比沿海地区的湿润气候更适合红薯的生长,像土豆也是如此。而玉米则是适合各地种植,并且越肥沃的土质产量越高。西红柿则是喜欢湿润的气候,夏天长势喜人,现在在皇庄看到的只是当做花卉养殖,放在花圃里。
  
  应该说朱有孝今天来皇庄是有目的的,无论徐光启还是宋应星,他们都只能算得上是农学理论家,只是总结了别人的经验编辑的书,并没有亲身试验过这么多东西,也可以说是读书的业余时间编辑的书。
  
  朱有孝则是农村长大的孩子,这些全套的农活他都会,并且怎么做着好吃他都知道。他今天的目的是把这些高产的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储存方法、食用方法都告诉他们,再让他们写成书面文字教会更多的人,以此用来度过明朝末年的灾荒年景,为大明朝保存更多的生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