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5章 黄巾请降? (第2/2页)
张梁本不想与卢植争吵,然心中愤懑难平,终是忍不住说了出来。
“卢公,你说我们是妖言惑众的妖道,靠一碗符水哄骗百姓。可我太平道的符水,有用没有,喝符水的百姓就算全都是愚夫愚妇又焉能不知它有无作用!我们太平道真靠一碗符水可骗一人可骗两人,可欺瞒天下百万人乎!卢公,我们只是想活着,欺瞒天下百姓的到底是谁,卢公应该比我更清楚!”
张梁越说越激动,几乎咆哮着说完忍不住站了起来。而站在一旁的关羽、高览立即把手按在刀柄上,一时之间,这雨棚之中、剑拔弩张!淅淅沥沥打在雨棚上的雨滴声仿佛战鼓在隆隆作响。
张梁被卢植压在广宗城里已久,前几日又亲眼看见二兄张宝的死亡。他当然恨卢植,但他更恨这率兽食人的大汉。
“张梁,成王败寇,天数如此,你说这些又有无何用?”
对于张梁所言,卢植无言以对。黄巾军占据郡县,屠戮刘氏诸侯,洗劫豪富之家,但并未残害普通百姓,也未闻有其他恶行。倒是贯彻了《太平经》中所言:“人无贵贱,皆天之所生。”若非如此,也不可能聚集百万黄巾,席卷大半汉家天下。
可是张氏兄弟做的事情是反大汉,立黄天。这乱世之源,乃太平道。卢植为官尔等为寇,职责所在,这寇便该死!
况且张角要立的那黄天便真的好吗,妖言惑众,欲以神鬼之说梳理天下,非治国正道!
听到卢植如此坦诚,发泄完了的张梁重新跪坐下来。他此次来非为了投降,更非为了谩骂。气氛稍缓,张梁忽而话锋一转,望向关羽,道:“这位将军好生面熟,初三日那天广宗城外,将军是否也在?”
卢植只认为是张梁为了缓和气氛,随意搭讪。关羽却不想搭话,冷哼一声,只是眯眼斜视,鄙夷地看着张梁。一旁的高览对关羽的傲慢十分不屑,想着那日是张宝率军突围到广宗,自己也在,为何张梁只问关羽?难道是这人生的一张红脸,易于辨识?
不过卢植虽已看出张梁不是真心投降,但也想和张梁继续聊下去,他还不知张梁此次约自己前来谈论归降到底是何打算,自然不会是只为骂自己一通。见关羽不搭理张梁,不想让局面再度紧张,对关羽道:“云长,但说无妨。”
关羽闻言,嘴角微扬,冷声道:“那日,关某追杀张宝至广宗,未能亲手斩其首级,倒要多谢‘人公将军’,替某除此祸患!”
关羽往张梁伤口撒盐。此言一出,张梁怒火中烧,身后护卫亦欲拔刀相向。然张梁已确认,关羽乃大兄所言红脸大汉,下一步,便是要探明那无须青年之身份。于是暗中提醒自己,切莫与此武夫计较,误了大事。
“将军乃何人部将?”张梁强压怒气,问道。
关羽察觉张梁非真心投降,方才不过激将,见张梁竟能忍气吞声,不由看向卢植。卢植微微点头,示意继续。关羽心中虽不满,却不敢违抗,一双丹凤眼斜乜张梁,答道:
“不敢称将军,某只是一弓手耳,在下百将是为刘备刘玄德!”
张梁闻刘备之名,心中暗喜,料想大兄所言,便是此人。连忙追问:“这位刘百将,当日是否与关壮士同在城下?那日,吾见壮士身旁,有一无须小将军,可是此人?”
关羽不明其意,心中暗道:此人何故对我盘问诸多?且那日天色未明,他竟能看得如此真切?
关羽虽知大兄无须,但那日护卫的,却非刘备,而是刘正。遂答道:“非刘备也,那日关某护卫的无须小将军,应是刘县君。”
而一旁的高览见张梁对着关羽问来问去纠缠不休,也不顾卢植在侧,不耐烦道:“你啰哩啰嗦究竟欲问何事?”
张梁恍若未闻,眼中只有关羽,心中只想着那刘县君,急问:“这位刘县君,又是何人?”
而卢植终于听不下去了,这张梁到底在做什么?“那人姓刘名正,是这广宗县的县令,‘人公将军’可曾相识?”
刘正!正是此人!且为广宗县令,更是天赐良机。得知刘正姓名,张梁心中已有计较,欲完成兄长所托。
“卢公,既然那刘正是广宗县令,那还请刘县君入广宗城,与吾大兄一会,至于何时归降,全凭吾大兄命令。”
张梁说罢,竟然直接站起身来,态度明确,他不谈了。要刘正进广宗城与张角谈。
这是什么道理?卢植已经看明白了,张梁七拐八绕的就是要探出刘正姓名。可他为何要与刘正谈,刘正只是一六百石,又能谈出什么来?
饶是卢植修养极好,但毕竟是杀伐果决的将帅,岂容此等戏弄?遂愤然起身,身高九尺的卢植站起来比关羽都高,指着张梁怒道:“张梁,你莫非是来戏耍我的!”
张梁神色坦然,道:“卢公,吾绝无此意。刘正刘县君为广宗县令,吾既欲投降献城,自当告知本地主君。只要刘县君入城,卢公自会知晓我等诚意。若卢公信不过我,那我张梁可与刘县君互换,刘县君入广宗城,我入你军营,如何?”
卢植闻言,心中冷笑,对于张梁的鬼话,卢植是一句也不信。但张梁如此说,眼神诚恳不似作伪,实在不知是何意。
若是说仅为拖延时日,反正皇甫嵩未至,广宗城中黄巾士气也未耗尽,卢植本也不想攻城,拖些时日又何妨?若是仅仅是为了诓刘正入城为质,一个六百石县令能抵什么,就算是刘姓宗亲,就算是刘虞次子,但黄巾在冀州连正儿八经的诸侯王都杀了几个,只是一个刘正为质,能换他张梁的性命?只怕是张梁疯了!
卢植一甩袖子,带着关羽、高览回归汉军本营,双方不欢而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