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上岸翰林院,牛马见习生 (第2/2页)
此番评价,显然是影响沈念仕途的。
有人私下甚至称呼他为:沈半士。
半士,即半个进士,另一半则在他父亲身上。
此等侮辱称号,令他甚是恼怒,但又无处发泄。
今年乃是六年一度的京察之年。
沈念若考绩不行,大概率会被外放,一旦被外放,再想回京师,那就是地狱难度了!
……
就在沈念意志消沉之时,一条消息让他重新振奋起来。
“内阁首辅张居正复置起居注,令翰林史官轮值兼之。”
起居注,类似替皇帝写的日记。
主要作为编撰帝王实录的素材库,早年废弃,而今又要恢复。
这玩意非常容易写。
特别是十三岁的少年皇帝朱翊钧还未亲政。
内容无外乎就是——
某月某日,上视朝;某月某日,上御经筵;某月某日,上御文华殿讲读之类的,外加抄录一些大臣的奏章内容。
至于后宫私生活,则由太监在《内起居注》上撰写。
此乃大美差!
若能撰写起居注,就意味着能经常待在皇帝眼前,意味着能在经筵日讲时说话。
一旦表现优异,便有机会担任经筵日讲官。
前途不可限量。
可惜,最后确定的轮值史官没有沈念。
他近期的主要任务是:内书堂教书。
即去教司礼监辖下内书堂十岁左右的小宦官读书。
对一般进士而言,内书堂教书也是个美差。
毕竟当下宦官势大。
若能再教出一个冯保来,那对以后的仕途定然大有裨益。
但在这些由庶吉士转为翰林院官员的眼里。
此乃状元郎卖豆腐——大材小用。
特别是当下。
朝廷扩大了经筵官、日讲官的人数,低级史官也有为皇上讲史的机会。
能伺候皇上,谁还愿去教一群小太监!
靠宦官上位这种事情,对他们而言,乃是莫大的耻辱。
对沈念而言,更扎心的还在后面。
今日黄昏放衙时。
他听到翰林院内一众胥吏说笑,讨论当下这批史官谁有望入阁。
他们最喜聊这些,以便早日巴结。
有人提到了沈念,然后众吏皆大笑。
为首的孔目官俞大恩,道:“沈半士出翰林入内阁之难度,不弱于儒士自宫为内相!”
此话一出,吏员们更是笑成一团。
儒士自宫当宦官,乃是当下一些年轻读书人求取功名的另一条途径。
做到内相的概率非常低。
内相,指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当下在此位者,乃是权宦冯保。
此话侮辱性极强!
沈念甚是恼怒,但又不敢冲过去怒斥孔目官俞大恩。
俞大恩虽只是一名胥吏,但在翰林院掌管书籍档案多年,背景颇深,沈念得罪他,后者定会给他穿小鞋。
沈念便生着闷气回了家。
然后喝得酩酊大醉,醉梦中骂的就是俞大恩,最后身体换了个灵魂。
……
这一刻,换了灵魂的沈念已完全清楚了自己的处境。
他倒没觉得当下的日子很糟糕,未来的仕途很暗淡。
他有一副好容貌、一个好嗓子,能写一手好字,文采中上等,家境殷实,二十五岁便是翰林院检讨,还娶了一位娇妻。
此等配置,已是顶级。
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完全没必要自暴自弃。
这时。
沈念的妻子顾月儿关切地问道:“夫君,无碍了吧?”
愣神的沈念缓了缓,看向漆黑的窗外,道:“无碍,几时了?”
“近五更,该起床了!”顾月儿温柔地说道。
沈念点了点头。
作为一名京朝官,每日五更天就要到衙门点卯。
若迟到,轻则罚俸,重则廷杖。
若是上朝日,基本上三更天就要起床。
当即。
顾月儿开始伺候沈念更衣。
在房门打开的那一刻。
顾月儿的随嫁丫鬟小桃为沈念打来热水,书童阿吉为他抱来官员常服与靴子,还有刚做好的饭菜。
沈念洗漱时,打量了一番租住的这座一进宅院。
感觉尚可。
依照他的月俸,若无家里添补,根本没钱在距离翰林院不到千米的地方,租下这样的宅子。
顾月儿乃是沈念父亲一位友商的女儿。
典型的江南女子。
性格尤为温柔,从小受“以夫为纲”的思想熏陶,对沈念百依百顺,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丫鬟小桃、书童阿吉的主要任务,就是伺候沈念。
这让沈念倍感舒服。
稍倾,沈念吃罢早餐,在顾月儿的耳边轻声道:“月儿,辛苦了!”
说罢,沈念便大步朝外走去。
这声关怀,让顾月儿有些发愣,然后脸上露出一抹开心的笑容。
二人成亲近四个月,沈念还是首次说出此类感谢的话语。
此乃对她这个妻子的认可,她受宠若惊,甚是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