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核心小说 > 走进不科学 > 第七百零三章 第三批留学生....回国!

第七百零三章 第三批留学生....回国!

第七百零三章 第三批留学生....回国! (第1/2页)

“.你费劲心思拉回来的那些海外留学生,前天已经全部顺利回国了。”
  
  听到李觉说出的这句话。
  
  徐云先是下意识一愣,旋即便瞪大了眼睛:
  
  “厂长,您说什么?那些留学生已经回国了?”
  
  实话实说。
  
  如果不是因为下肢瘫痪无法行动,这时候徐云估摸着都要激动的立起来了。
  
  嗯,站立的立。
  
  随后他深吸一口气,双手撑在桌子上,迫不及待的对李觉问道:
  
  “厂长,这次回国的留学生一共多少人?他们现在在哪儿?组织上准备怎么安排他们?”
  
  看着跟机枪般疯狂倒豆的徐云,李觉与一旁没怎么说话的钱秉穹对视了一眼,朝他做了个手势:
  
  “秉穹同志,这方面的信息就请你来介绍吧。”
  
  钱秉穹客气的朝他点了点头。
  
  李觉虽然名义上是九院院长,但他目前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221基地的日常管理事项上。
  
  尤其是【三清】项目成立后,九院在首都剩下的那部分人员差不多都迁到了基地,李觉的工作重心比之前还要再偏移了不少。
  
  所以这种涉及到基地外部的人员事宜,基本上都是由钱秉穹来专门负责。
  
  例如当初的老郭。
  
  老郭之所以能够成为流体力学项目的负责人,就是由钱五师推荐、钱秉穹考察拍板的人选。
  
  还有当年的留学生回国。
  
  引发留学生回国热潮的直接原因是朱光亚、华罗庚、葛庭燧等51位留学生发表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而他们之所以会做出这个举动,则是因为早一年钱秉穹给给葛庭燧写了另一封信。
  
  信中钱秉穹以燕京研究院原子学所所长的身份,呼吁所有海外游子发出“全国建设立即要开始,请有志者共同来参加这伟大工作”。
  
  并且在得到组织上授权的情况下,给海对面的留学生做了一些项目上的承诺,并且后来也确实按照承诺进行了分配。
  
  所以在这种涉外项目上,钱秉穹无论是经验还是掌握的情况都要比李觉详尽很多。
  
  随后钱秉穹翻动几下心脏前面的小口袋,从中取出了一张纸,摊开后显露出了一份名单。
  
  徐云注意到,这张名单上的文字并不是印刷体,而是手写出来的汉字,其中有些地方还存在着涂改的迹象。
  
  这种情况徐云在基地里见过不少次,它通常都代表着一种情况:
  
  纸上的内容并不是用电报发送与抄录的,而是通过内线电话直接传递的信息。
  
  所以记录的时候才会出现较多删改的情况。
  
  比如说可能某个人叫做章三,电话另一端的人说不定就会下意识写成张三,等到核验的时候发现写错了,就会直接在纸上进行纠正。
  
  这种做法在流程上比较麻烦,耗时也多,但只要是这样抄录下来的内容,无一不是核心机密。
  
  没办法。
  
  这年头的电报和传真都存在泄密的风险,电话这玩意儿虽然也一样,但语音是可以考通过方言加密的.
  
  例如此前基地和首都那边就使用过雷州话进行加密,据说温州话在某段时间的使用率也很高
  
  这其实还不是最离谱的,最离谱的是当年兔子们老早就想到了这件事,于是在物流撤离的时候安排了一些温州籍贯的同志混入其中。
  
  抵达对岸后有几位同志因为精通温州话所以进入了对岸的情报部门,为兔子们截获了不少珍贵信息。
  
  当然了,别看这事儿听起来挺欢乐的,对于那些同志来说其实都是在刀尖舔血。
  
  同时由于两岸往来困难的原因,他们有很长时间都没法见到父母亲人,甚至有的人就此终老在了对岸。
  
  视线再回归现实。
  
  接着钱秉穹将手中的名单抖开,对徐云说道:
  
  “小徐,咱们这一次回国的留美科学家人数不算很多,只有109人。”
  
  “并且不出意外的话,除了这109人之外,接下来不会再有其他批次的科学家回国了。”
  
  “他们在两天前刚刚抵达了魔都,现在应该在前往津门的水路上,具体的安排首都那边还在讨论中。”
  
  徐云轻轻点了点头。
  
  109人。
  
  这个数字其实比他预期的还要多不少。
  
  1988年秋天的时候。
  
  中科院的王德禄和杜开昔二人开始了一项“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的研究课题,他们先后采访了44位科学家。
  
  这些采访形成的105盘磁带由于种种原因被尘封了很长时间,直到2013年的时候,收录了31位科学家口述的《19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访谈录》才正式出版。
  
  这本书还在徐云写的时候起到了很关键的参考作用,不少人的回忆都和原子弹项目有关。
  
  数据显示。
  
  建国前在海对面的学者及留学生有5000多人,上世纪50年代归国的有1200人,他们中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约占60%。
  
  第一批科学家回国的时间是在50年的8月31日,当时傅鹰、金荫昌、陆光达、叶笃正、鲍文奎、庄逢甘、余国琮等128位留学生乘坐威尔逊号回到了华夏。
  
  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有1000位左右的科学家回到国内,当时他们主要是乘坐“克里夫兰号”“戈登号”“威尔逊号”回来的。
  
  在回来的途中,每艘船上都发生了很多故事。
  
  而这两批海对面回国的留学生,便是早期华夏归来的全部主力军。
  
  剩下那些在海对面的科学家有些是因为和对岸有牵连不敢回国,有些是正在读书(比如说大二大三那种)尚未具备报国的能力。
  
  有些是迟疑观望犹豫不定,还有的则是一点儿回国的想法都没有。
  
  总而言之。
  
  无论他们究竟抱着何种想法,在原本历史中他们确实都留在了海对面。
  
  但是
  
  如今在徐云的努力下,第三批回国的留学生出现了。
  
  “当然了,小徐。”
  
  钱秉穹看徐云沉默不语,便又继续介绍起了名单上的情况:
  
  “虽然这批留学生的人数不算很多,但质量却要比之前的任何批次都要高不少,各个都是精英。”
  
  “在这109人中,只有35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普通科研人员,剩下的74人都拥有副教授或者研究员以上的职称。”
  
  这一次。
  
  徐云的眼中总算露出了明显的惊讶之色。
  
  我去
  
  这么多副教授学者?
  
  这啥情况?
  
  众所周知。
  
  不同于华夏的职称体系,海对面教研领域主要分两大系统。
  
  一个是终身系统,英文叫做tenure-trackpositions。
  
  一个是非终身系统,也就是non-tenure-trackpositions。
  
  其中教职人员隶属的是终身系统,称呼是美式**制,也就是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研究员则是非终身系统,简单说就是过几年要签一次合同,如果觉得你实力不行那就不签了。
  
  具体分成副研究员也叫助理研究员、研究员以及资深研究员。
  
  换而言之。
  
  华夏的教授=正研究员=正高,副教授=副研究员=副高。
  
  而海对面则是教授=资深研究员,副教授=研究员。
  
  所以钱秉穹话里的副教授和研究员属于同一个档位职称,可以理解成这批回国的人员中有74人是副高及以上水准。
  
  要知道。
  
  海对面的教授评级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场内副教授场外资深研究员的大有人在——因为研究员是非终身制。
  
  更别说华夏人在海对面先天就要被用有色眼镜看待,很多能够成为副教授的华夏人能力上其实丝毫不逊色于白人教授。
  
  这74位副教授别说华夏了,哪怕对于海对面来说,都属于很难割舍的人才。
  
  只是令徐云有些费解的是.
  
  这次为啥会有这么多顶尖人才回国哩?
  
  那篇论文虽然影响力非凡,但徐云原以为能拉回来五六十人、其中有30%是副教授都算难得了。
  
  如今在还对的华夏副教授就400多号人,20个回来一个的比例说不定都有点高呢——因为愿意回来的学者基本上都在前两拨回国了。
  
  徐云这次的目标主要是那些错过了前两批机会也就是此前提到的那些回国潮时正在读大学或者研究生的同胞,这部分人如今能混个助教都很不错了。
  
  而就在徐云一脸惊诧的时候。
  
  钱秉穹又继续介绍起了情况:
  
  “小徐,这74位副教授及以上的学者中,还有很多人都获得过世界级的科研荣誉。”
  
  “比如说如今世界上最知名的微分几何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另外还有一直和我们关系很密切的李耀滋教授.”
  
  “对了,老钱,你的堂妹钱方琳和她的丈夫也在回国的名单中呢。”
  
  听到钱方琳的名字,不久前还给李觉指点了日历的钱五师顿时一怔:
  
  “哦?方琳也回来了?”
  
  过去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带队研究项目,所以确实没关心这方面的消息:
  
  “奇怪了,她怎么会同意回国的?”
  
  说起钱五师的堂亲表亲,很多人多半都会想到钱学榘——因为钱学榘生了个叫做钱永健的儿子。
  
  不过鲜少有人知晓。
  
  钱五师还有一个堂妹,名字叫做钱方琳。
  
  钱方琳也是在海对面的留学生,不过她并没有像钱五师还有钱学榘那样走空气动力学的路,而是学习的医疗护理。
  
  更关键的是。
  
  钱方琳如今在整个钱氏家族中的地位非常特殊。
  
  早先提及过。
  
  钱五师是杭城钱氏的族人,属于吴越钱氏的一个分支。
  
  吴越钱氏历史悠久,孟子曾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但吴越钱氏的传承时间却超过了千年。
  
  从北宋大才子钱易到宋末元初画家钱选,再到明代学者钱德洪、画家钱谷、清代学者钱文选、钱塘.
  
  吴越钱氏封侯拜相者超过100人。
  
  一位叫钱棨的后人在清乾隆时期,还以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的佳绩,成为华夏科考史上唯一连中六元的人,史称“六元状元”——明朝也有个叫黄观的人做到了这一步,不过他的功名后被朱棣革除了。
  
  而这样一个延绵千年的家族,在很多事情上都不会把所有东西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比如说在钱五师回国之后,钱学榘那支便被家族留在了海对面。
  
  这种做法有点类似三国时期的诸葛家族,诸葛亮跟着刘大耳,诸葛瑾跟着孙十万,诸葛诞则跟着天选土木人曹叡。
  
  当然了。
  
  吴越钱氏虽然喜欢搞平衡,但在抗日这种大是大非的民族问题上还是没有做墙头草的。
  
  在当年钱五师回国后。
  
  钱学榘成为了家族留在海对面教育领域的重要人物,钱方琳一开始的地位其实是没那么高的。
  
  但在两年前。
  
  随着杰克·基尔比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后,钱方琳的价值瞬间便拔高了一大截——因为她的丈夫戴明生也是搞电子工程的专家,而且相关方面的造诣很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