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以禅为名 (第2/2页)
可这冥冥中,何尝又不是一种巧合。
“此名甚好。”
李基答道。
而得了李基的肯定,刘备脸上也随之浮现了笑容,接着说道。
“除此之外,便是群臣关于是否另设国都,重置朝廷的争论,不知子坤可有耳闻?”
“自然有所耳闻。”
李基应了一句,答道。“此事即便主公不来询问,基也准备明日就去拜见主公谈一谈此事。”
刘备的精神微微一震,不出自己的意料,此事果然也在子坤的意料之中,连忙追问道。
“子坤有所不知,为了此事上门拜访我的,怕是要将门坎都踩烂了,二者各有道理,也各有理由,备同样也是犹豫不决。”
“双方所言理由,想必主公早就听腻了,那基便从不同的方向论述一番,想必主公便能有所决断了。”
李基答了一句,然后喊了守在门外的顾维将大汉疆域图取了过来,立在了自己与刘备的面前,然后指着长安与洛阳,开口道。
“当年世祖皇帝光复大汉后设立国都,便是放弃了原本的长安,转而在洛阳定都,主公可明其中原因?”
刘备微微思索后,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其中重点无外乎是长安残破不堪。
毕竟经历了王莽之乱,赤眉军与更始政权的混战,关中以及三辅地区都被破坏的相当严重。
除此之外,便是洛阳比长安更利于控制中原之类的地理优越性。
李基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转而再问。
“而在高祖立国前夕,原是准备定都洛阳,临了又忽然改了主意,将国都定于长安,主公又可知原因?”
这同样也难不倒刘备,且此事在《史记》中有着明确记载,刘备便将娄敬劝说高祖皇帝所言复述了一遍。
可在刘备说完后,他自己反倒是眉头紧皱了起来。
因为,这二者似乎也是存在冲突的。
而李基也是趁机开口道。
“归根到底,实则高祖与世祖所选的国都不同,除却公开的种种原因外,归根到底却是与其发家之地有着密切关联。”
“高祖乃是借着关中之地而发迹大败项羽,根基乃在关中,即便一开始属意洛阳,也不得不妥协。”
“而世祖乃是借着以南阳世家为主的支持而起家,根基乃在南阳,在关东世家,自然也就不得不选在洛阳定都,以利关东。”
刘备闻言,一番思索后,随之恍然大悟,彻底明了。
隐隐间,这似乎也与如今分别支持与反对另设国都的群体都分别对应上了。
以着刘虞为首的宗亲老臣,近乎都是在反对;
随着刘备起家的扬州出身臣属,近乎都是在支持另设国都。
这表明上的国都之争,实则却也是不同群体间的利益之争。
而就在刘备琢磨之时,李基的话锋却是随之一转,开口道。
“当然,这是如此支持与反对的声音泾渭分明的原因所在,但主公考虑国都之事,不仅要考量这一方面,更需要考虑的是国都设在何处更利于大汉。”
“毕竟,主公乃是白手起家,与世祖不同,无须被任何一部分群体裹挟而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