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核心小说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二百一十二章 旱情

第二百一十二章 旱情

第二百一十二章 旱情 (第2/2页)

未等狄知逊先开口,狄仁杰道:“听闻朝中有人开始弹劾京兆府。”
  
  许敬宗黑着一张脸道:“他们守着这些钱粮有什么用!长虫吗?”
  
  狄知逊谦逊一笑,他低声道:“这世上总会有人一直秉持着短视的目光,但我等不能被这些短视的目光左右。”
  
  闻言,狄仁杰原本恼怒的神色,松懈了许多。
  
  在许敬宗眼里,又或者在狄知逊眼里,这个太子就是一个不喜欢与人讲道理的。
  
  讲道理?这种事吃力不讨好,事实上只要看到关中乡民的笑容,那么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关中五月到了中旬,这一天大雨又席卷了关中。
  
  怎么看都不像是会出现干旱的节气,关中几个大水窖都蓄满了水,用坎儿井的方式,将这些水窖连通在了一起,形成了地下的活水,在村县之间也成了取水的上好场所。
  
  这天,长安城开始了科举,今年前来科举的有九千人,年轻的有十五岁的,年老的也有六十余岁。
  
  只要向弘文馆递交籍贯与地方官府的文书,就能参加科举考试。
  
  与前两年的科举一样,这一次的科举不问出身,不问门第,也不问是何人举荐,只要有地方官府出具的户籍文书,就能够参加科举。
  
  因一旦科举及第,能够入仕,便会有长安的文吏去告知地方,哪个州府,哪个县的谁科举入仕了。
  
  这一次依旧是房相主持科举。
  
  朝中忙碌的当下,李承乾与父皇正在太液池钓鱼。
  
  一旁的李治与李慎被姐姐李丽质安排到这里,给父皇与皇兄烤肉吃。
  
  雨水飘在太液池上,这个春季雨水几乎成了关中的主要风景,大多数时候的天气都是这样的。
  
  李世民道:“听说让京兆府将关中很多村县的地下都挖空了?”
  
  李承乾看着鱼线上的一根树枝,树枝是浮标挂在鱼线上,解释道:“父皇要明辨是非,以京兆府的人力怎么可能将关中的地下挖空,只是让京兆府在几个取水较为困难的村县,让他们修建了水窖与坎儿井。”
  
  “是他们夸大了?”
  
  “是夸大了,其实当泾阳修建了坎儿井之后,每年夏季,泾阳的坎儿井就成了一个避暑胜地。”
  
  李治与李慎将烤好的羊肉串放在父皇与皇兄的面前,等候着下一步的安排。
  
  本来这种事不需要兄弟俩人来办。
  
  李治一度怀疑,宫里的太监是不是快死绝了。
  
  李承乾低声道:“行了,自己去玩吧。”
  
  两个弟弟如蒙大赦,快步逃离这里。
  
  太液池中的那只鸭子,依旧自在地游着,它长得越来越肥了,身为一种迟早要成为餐桌上的菜肴,它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被当作一种美味食材的魅力。
  
  傍晚时分,李治再也忍不了了,他叫来了三个太监,跳下太液池将自己养大的那只肥鸭子抓了上来,而后杀了烹之。
  
  三年了,养了这只鸭子三年了,它终究还是成了李治的盘中餐。
  
  这孩子吃鸭肉,吃得特别痛快,还放言在太液池再多养几只鸭子。
  
  作为一种家禽,它成为人的口中肉,是它最终的宿命。
  
  今年的科举一直到了五月底才结束,许多前来科举的学子留在关中,等候着科举揭榜的那一天。
  
  在长安城外,有一处建筑,那里修建着一间间简陋的屋子。
  
  可以给外来的商客与前来科举的读书人入住,每一个住进去的人都能得到一个小房间,房间不大,能够放下一张床,只有一扇窗户,这小的房子却要十钱一天。
  
  对于穷困的人来说,如果你在长安城找个苦力活,做一天的苦力能够得到二十钱左右,余下的十钱还能买一斗粮食。
  
  如此一来,你就能在这里生活很久。
  
  而且现在的长安是缺少人力的,很容易找到活干。
  
  六月初的时候,关中从雨季中像是换了天一般,立刻就转为酷热的夏季。
  
  闷热得好似不给人活了,炙热的阳光烘烤着长安城。
  
  科举揭榜时,皇帝一家正在太液池边上。
  
  直到七月的时候,酷热的阳光让关中河道的水位迅速下降。
  
  今年的科举揭榜后,考中进士的是一个叫做郭正一的年轻人。
  
  中原各地也出现了旱情,李世民看着这些奏报,神色凝重道:“今年的旱情来得真快。”
  
  好似在一天一夜之间,旱情就来了,令人猝不及防。
  
  好就好在,京兆府早有准备,在东宫太子安排下许多钱粮都从潼关运到了洛阳,再从洛阳早早就准备好,运送出去。
  
  这一次当各地出现旱情,奏报还没送到关中,马周就先一步得到消息,将钱粮运送旱情所在的州县。
  
  如果各地的乡民实在无以过活,可以借由迁入洛阳或者迁去潼关。
  
  从襄阳地界来到太原地界的张玄弼一家,望着一顷顷的良田成了荒地,他高呼道:“苍天不仁呀。”
  
  原本正是六月,是田地里粮食长得最好的时节,此刻放眼望去,远处却没有一根草,只有干涸得就要裂开的田地。
  
  十三岁的张柬之看着父亲张玄弼正在高呼,而不远处的乡民虽说情绪低落,但他们吃着手中的饼,似乎并不缺粮食吃。
  
  而且与以往荒年的场景不同,今年似乎是粮食极为充沛的一年。
  
  再看看还在怨天尤人的父亲,张柬之立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
  
  经由几番打听,才得知原来是在旱情出现之前,关中与洛阳就送来了不少钱粮,在旱情发生的时候就及时运粮。
  
  这并不是未卜先知,而是在洛阳几次询问之后,确认了哪些地方整整一个月没有降雨时做出了预判。
  
  关中依旧酷热无比,郭正一科举考取进士之后,入弘文馆任职学士。
  
  十七岁的郭正一时常跟在弘文馆主事上官仪身侧。
  
  黄昏时分,当烈日不再这么毒辣了,郭正一就会跟着上官仪一起去各县查看情况。
  
  其实除了他们,还有不少官吏在乡野中走着,他们在询问各县的情况,在治理方面吹毛求疵的询问。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