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核心小说 >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 第250章 缝缝补补

第250章 缝缝补补

第250章 缝缝补补 (第1/2页)

相较于李、王、陈这等分布广泛、人数众多的姓氏,卫,算是个小姓。
  
  春秋战国时期,姓是姓,氏是氏。
  
  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男子称氏,氏在名前。
  
  举个例子。
  
  商鞅,鞅,是他的‘名’,商,是他的‘氏’,而他的姓,是‘姬’。
  
  商鞅在早年时,并不是这个称呼,他出身卫国公族,旁人称他为‘公孙鞅’,意为:国君的后代子孙鞅。
  
  这时候,公孙,是他的‘氏’。
  
  后来。
  
  公孙鞅离开了卫国,去了秦国,旁人就用两个更贴切的字称呼他,卫鞅,意为:卫国的鞅。
  
  再后来。
  
  卫鞅在秦国得到一块封地,商,他就有了另一个‘氏’,别人称他,商鞅。
  
  意为:商这块封地的主人鞅。
  
  氏加名。
  
  即,先秦时期男子的人名称呼习惯。
  
  等到秦汉大一统时期,姓、氏逐渐合流,不再有区分血缘、贵贱的作用。
  
  姓、氏,合二为一。
  
  也就成了当下所看到的——姓氏加名。
  
  这个合流过程中,氏、姓,两个元素合成了一个,必然得有一个取舍吧?
  
  大多数人,拿‘氏’作为了姓氏,没有‘氏’,或者一些特殊原因,也可能拿‘姓’、其他作姓氏。
  
  此类特殊原因,比如某个国的王氏子弟,因为亡了国,就可能把与国号相关的改为姓氏。
  
  例如。
  
  周王室子孙,改姬、周、王等姓氏。
  
  卫国公族子孙,改‘卫’为姓氏!
  
  加之大汉立国后,姓氏改动的原因更加驳杂,上位者赐奴仆姓,如金日磾;自行改姓氏,如前文提及的因家族世代管仓库,遂以仓、库为姓……
  
  等等等等,很多。
  
  而之所以说了这么多,是想论述一个现象,卫,虽然是小姓,但现如今,并非绝对的罕见、稀有!
  
  提及‘卫’姓,也不一定就是大将军卫青一系。
  
  诚然。
  
  如今在大汉提及‘卫’,旁人第一印象,必然跟卫青有关,但这是名气、地位导致。
  
  当今天下,姓卫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天子刘彻的老师,卫绾,不也姓卫?
  
  提起卫姓奸细,就一定是大将军卫氏?
  
  不一定。
  
  不过,凭此就敢断定,一定不是?
  
  也不一定……
  
  “卫,卫吗?”太子宫正殿中,刘据正襟危坐,盯着手上纸条看了会儿,旋即将其伸向火苗,任由火焰吞噬。
  
  朝廷内部的细作,出乎皇帝意料,和诸侯王无关,却跟一个意想不到的姓氏有关。
  
  卫。
  
  殿内寂静一片,刘据独坐沉思。
  
  过了半晌,他将魏小公公唤进来,“今日晚间去大司马府上问问,看舅舅有没有时间来太子宫教导。”
  
  “是,殿下。”
  
  文韬武略,刘据以前跟石庆学经义,现在又一直向庄青翟讨教政务,文的在学,武,刘据自然也没落下。
  
  这里的武,不是练箭术、体魄,而是指军务。
  
  自从年长些后,平常一有时间,刘据就会向卫青、霍去病学习排兵布阵、粮秣调度等军事技能。
  
  一则,技多不压身。
  
  二则,刘据并不奢求能学成个绝世猛将,只望将来自己理政时,涉及军务,能分辨清谁忠谁奸,谁在胡说八道……
  
  请舅舅卫青入宫的事情吩咐下去,魏胜应完就准备转身去办,刘据却又补充了一句:
  
  “让苏舍人来一趟。”
  
  不多时,甲胄在身的苏武入内,未等他施礼,刘据就摆手制止了他,将其唤到近前,直接说事:
  
  “太子宫麾下有几支去往西域通商的商队,孤想让你接手。”
  
  商队?
  
  苏武有些诧异,不过还是很快抱拳:“殿下所托,臣定当尽心竭力,就是……”他迟疑几息,诚恳道:“臣不善经商,唯恐折了殿下的财货。”
  
  “无妨。”
  
  刘据看着对方,直言道:“孤不瞒你,那几支商队运输货物去西域,是跟匈奴右贤王交易的。”
  
  嗯?
  
  如果苏武刚刚是诧异,那现在就是惊悚!跟匈奴人交易,还是右贤王!?
  
  这一瞬间,脸色大变的苏武脑海里闪过很多思绪,骇的他差点跳起,好在此时太子的话头又来。
  
  “不必惊慌,此事得了未央宫允准,涉及与北边的一些情报……”
  
  话未说完,苏武已然暗松一口气。
  
  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他立刻抱拳打断道:“涉及机密,殿下不必与臣分说,尽管吩咐便是!”
  
  见状。
  
  刘据点点头,正是看重苏武办事忠诚又不多话的品质,才将此事交给他。
  
  随后刘据嘱咐了些细节,诸如保密、商队货品、出了玉门关如何跟右贤王的人手接洽等等。
  
  盐、茶叶、锅碗瓢盆,换马匹。
  
  互利互惠,双方各取所需,至于渠毕得了草原上的稀缺物,怎么倒腾、怎么暗中增强自己的实力。
  
  那就是他的事儿了……
  
  眼下。
  
  苏武走,另一人又来,准确来说,大农丞王衡,才是刘据今天要在正殿接见的人。
  
  身为储君,要接触的国事就是如此繁杂,有外敌、有内政,多如牛毛,触及方方面面。
  
  “见过殿下。”
  
  “无须多礼,入座吧。”
  
  待王衡坐定,刘据谈起叫他来的正题,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关照关照赵过正在实验的代田法。
  
  这位首次科举的状元郎,与其他两位榜眼、探花,甚至是一百余位登科进士都不同。
  
  刘德等人授了官职,入仕即可。
  
  赵过入仕的同时,还有一件他在殿试中提出的论调要证——代田法。
  
  此法好不好,刘据事后从王衡这位专业人士的嘴里得知,大有可为!但王衡说好没用,刘据看好也没用。
  
  事关农耕,得用事实说话!
  
  实践出真知。
  
  倘若刘据不开口,以王衡大农丞的身份,也能给在离宫别院试验代田法的赵过一些援助。
  
  但刘据身份毕竟不同,他开了口,许多王衡不好办、在司农寺不好提的事,都能提了。
  
  能给予赵过的资源、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
  
  刘据扶持这个北地农家子,一来呢,是向外界展示太子宫重农的一贯宗旨。
  
  二来呢。
  
  也是提携年轻人,培养一些班底。
  
  这三来,就是刘据帮赵过一把的最重要原因,替自己皇帝老爹查漏补缺!
  
  自从乌维寇边以后,皇帝如今绝大多数精力都投向了两个方面,呐,大家都很熟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