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不认也得认! (第1/2页)
夏林一来就闹得是满城风雨,他不光折腾三省六部九寺,他还折腾太子爷本人。
这厮干了一件什么事啊,就是叫老张画了一张仁宗的画像,然后裱在木框之中,然后等棺椁移驾地宫时,太子爷得端着这个画像三步一叩。
从皇宫到地宫一共三十里路,太子爷心都在滴血。
“殿下,您一定得去。”
金莲在听完殿下的抱怨之后耐心的开导道:“夏大人看似是胡闹,但这在民间里只有嫡长子嫡长孙才行此大礼,要让金莲说呀,就连皇太孙也要跟着一块儿。”
“可这一程下来,我不得死过去?三步一叩啊……”
“金莲这就为殿下做些准备。”
然后她开始着手用棉布缝了一个厚厚的护膝,可以说是从白天干到了凌晨,还叫叫膳房弄了一些参片给殿下备着。
看到她一整夜一整夜的在干活,太子爷心中自是难以明说的感动,他这些年什么样的阿谀奉承没见过,唯独像是这种细微的体贴却尤其叫他心中畅快。
不过今夜可不是放纵的时候,明日他可就要三步一叩三十里地了,今夜得赶紧养精蓄锐。
第二天天还没亮,太子爷可就要出发了,他手捧着父皇的遗像走在仪仗的最前头,从皇宫正阳门开始,每三步便跪下磕头一次。
每次叩首身后都会有炮仗响彻天际,几乎是全城百姓都给他闹腾醒了,人们纷纷来到道路两边跪送仁宗。
这个就不是夏林的安排了,而是百姓自发的行为,仁宗一朝,虽战事遭了败,但他果断迁都,并执行一连串的修养政策,至少是将国朝稳住了,反正这么说吧,在他手上百姓其实是没有遭太多罪的,而且他也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好说话,在遏制杀孽这方面做出了很多突出的贡献。
比如在他之前,判了死刑就是斩立决,一直到他这时才创立了刑部、大理寺双重复核制度,不能说一点冤假错案没有,但至少是可以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当时民间盛行的替死鬼玩法。
还有几次遭灾,他的赈灾力度也是非常大,甚至还会亲自到灾区去视察当地具体赈灾措施。
反正作为一个皇帝来说,他干的其实还行,能力平庸不是他的错,但至少在德行方面他几乎是没有缺陷。
私生活方面,他只有一个皇后两个贵妃,三十年没有选过妃,也没正经建设过行宫,更没有传出半点关于奢靡、淫靡之类的传言,他的膳房除了招待宾客之外,每餐从不超过八个菜……
反正他不是个中兴之主,但却也是个好皇帝,在克己这方面,他相当优秀。
所以百姓对他自然是爱戴,而此刻在前面举着皇帝遗像边哭边磕头的太子爷那自然是被人给记住了。
他是储君,也就是未来的皇帝,现在满身尘土,满面漆黑,额头红肿出血,但当下谁会去嘲笑一个儿子的悲痛欲绝呢。
其实二皇子此刻也在送行队伍之中,但他并非嫡长子,所以不用遭这个罪,可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有多想要遭这个罪,可他不够格……
三十里的路,太子爷是一个懒没有偷,从天不亮走到快中午,人参片吃了小半斤,浑身脏污,衣裳已经湿透,心中骂了夏道生一路,顺便也把礼部跟大理寺骂了一遍,这帮吊毛选的路也太难走了……
到了地方之后,太子爷坐在陵墓前时,刚好看到夏道生在那指挥人刻碑,他便好奇的问道:“道生啊,这碑不都已经是刻好的么,怎么还叫刻?”
“哦,上头少了东西。我叫他们加了一段。”
“加了哪一段?”
夏林指着碑文说:“早年生两子而夭,三子名靖,就是你。恐不活,寄为长兄代养,后长兄故,子归。这一段。”
“啊?这个……没必要吧?”
“没必要?”夏林回头一指远处也在休息的二皇子:“这里没必要,他就是嫡长子。”
“要要要……这个要,一定要!”太子爷拿过手巾擦了一把脸:“道生你怎过来的?我为何没见你啊?”
“三十里地呢,当然坐马车来的。”
太子爷当时那一下手都在哆嗦,他不说还好,这一说出来太子爷心态都要崩了,三十里地啊……那可是三十里!
但当下人都已经来了,再抱怨也没什么意义了,就认认真真的送老爹最后一段吧。
一行人在地宫前吃了些东西,几个皇子坐在一起,倒是一副兄友弟恭的样子,就连三皇子都在这里。
“你小子能回来,我是真没想到。”
夏林捧着一个饼子坐在旁边吃着,三皇子就蹲在他旁边,两人毕竟也算熟悉,而这位老三甚至跟他的哥哥们都没有那么熟。
“哎哟,你这话说的,我爹没了我都不回来,那我得被骂成什么样?”三皇子说着突然凑到夏林耳边说道:“我跟你讲,我在浮梁见着李元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