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核心小说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一百一十七章 罗贯中拜服,方孝孺辞官!

第一百一十七章 罗贯中拜服,方孝孺辞官!

第一百一十七章 罗贯中拜服,方孝孺辞官! (第1/2页)

砰!
  
  罗贯中手中的酒杯掉落在地。
  
  他仰头望向吴王,却见朱允熥正笑吟吟望向自己。
  
  罗贯中慌忙跪了下去。
  
  朱元璋对张士诚所部惩罚甚严,一旦发现,便是抄没家产,全家罚为奴籍。
  
  更有甚者,会被斩首示众。
  
  毕竟,截至今日,大明虽已一统天下,但仍然有张士诚余部不断作乱。
  
  张士诚原是私盐贩子出身,他在元末起义造反之后,也招募了不少沿海的盗贼。
  
  后来张士诚被朱元璋所灭,那些旧部中的许多人,便又重新回到了海上。
  
  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甚至与倭寇勾结,骚扰沿海边境,杀烧抢掠,恶行累累。
  
  元末明初的时候,东南沿海一直苦于倭寇作乱。
  
  只不过,明初的军队,战力强劲,远非后世所能比,故而才没有形成大的祸害。
  
  但东南沿海毕竟是大明的赋税重地,倭寇的存在,也始终是一个严重的隐患。
  
  正是基于这一点,才有了明初的海禁。
  
  也正因为此,对于潜逃的张士诚旧部,官府素来不遗余力的追捕。
  
  骤然被朱允熥出言点破过往,罗贯中顿时吓得神魂俱失。
  
  他在中写过许多英雄人物,也自认自己亦当为英雄豪杰,似他们那般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心不跳。
  
  可事到临头,才发现自己根本做不到。
  
  纸上写来容易,嘴上说来简单,可真要直面生死,乃至全家老小的身家性命,又有几人真能淡然而处?
  
  罗贯中并没有出言辩解。
  
  他曾在张士诚手底下效力,此事当时有许多人知晓。
  
  只是兵荒马乱的年代,许多人四处颠沛流离,许多人生死存亡不知。
  
  一旦离开之后,便没了联系,自然也不会有人去官府告发他。
  
  罗贯中不参加科举,出仕做官,正是害怕树大招风,被别人告发。
  
  作为普通百姓,在这个时代,没有太多的人在意。
  
  为官就不一样了。
  
  多年战乱后,不少人家破人亡,也因此离开家乡,到别的地方居住。
  
  天下初定,随便寻一个新地方定居,都不会有人去追究什么。
  
  与和平年代不一样,战乱之后,这样的人太多,也根本追究不过来。
  
  在那些因战争而变得人烟稀少的地方定居下来,就自然而然成了当地的原住民!
  
  罗贯中正是凭借此,获得了新生。
  
  曾经张士诚旧部的人,死的死,逃的逃,大多不知所终。
  
  而从前的朋友,并不清楚他在战乱年代的经历。
  
  只要他自己不说,朝廷不会去细查一个普通百姓,此事便会永远无人知晓。
  
  然而,吴王殿下既然能一语道破天机,显然是早已了如指掌。
  
  此时再假言相辩,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罪加一等。
  
  罗贯中跪在地上,全身瑟瑟发抖。
  
  在外面的传说中,吴王是极为可怕的杀人魔头。
  
  他虽然年少,却曾带着锦衣卫灭了朴家满门。
  
  敢将威名赫赫的大将军蓝玉擅自抓捕。
  
  通政司的大小官员,被他一次全被杀光,仅剩一个告病在家的通政使。
  
  就在昨日,还刚杀了一位国公和为他求情的官员,更将他们两人的人头,悬在旗杆上示众。
  
  外界提起这位监国,但会想到他的种种狠辣手段。
  
  他的名,大多是威名,是凶名!
  
  他会如何处置自己呢?
  
  此际酒楼内的其他人,也皆是惊得鸦雀无声。
  
  吴王来见罗贯中,兵士只是围住了酒楼外面,不让外人再进入,并没有驱赶早已提前进入的人。
  
  故而,他们都一直在旁边看着。
  
  之前听到吴王相邀,许多人还羡慕罗贯中运气好,竟被吴王看重。
  
  以后一飞冲天,指日可待。
  
  却不料,突然峰回路转。
  
  难道吴王仰慕罗贯中是假,来杀他是真的?
  
  朱允熥微微笑道:“你的老师施耐庵,曾是张士诚的军师,本王说得可对?”
  
  跪在地上的罗贯中,猛然抬头。
  
  想不到,吴王竟然连这个都知道。
  
  寻常的张士诚旧部,只要没有勾结倭寇,为害百姓,朝廷还能网开一面。
  
  毕竟,张士诚也曾是割据一方的霸主。
  
  手底下兵士众多,许多人只是在元末时走投无路,才被裹胁着加入。
  
  大明初立,对这些人当然不会太过深究。
  
  然而,若是张士诚麾下的核心人物,就截然不同了。
  
  那是必定要追究到底的!
  
  不仅是罗贯中,就连酒楼内的众人,也都忐忑不安起来。
  
  他们当中不少是相邀而来,或慕名而至。
  
  如果罗贯中是反贼,那他们算不算同犯呢?
  
  吴王亲至,便是来杀人抓人吗?
  
  在众人既惊又惧的眼神中,朱允熥伸手扶起罗贯中。
  
  “你为本王办事,本王自会护你周全。”
  
  “区区张士诚旧部而已,别人保不了你,也不敢保你。”
  
  “但本王一句话,便能保你全家老小安全无虞!”
  
  罗贯中顿时呆住了。
  
  “殿下为何如此待草民?”
  
  半晌之后,他出言问道。
  
  “本王喜欢看你写的传奇故事。”朱允熥笑道:“特别是你写的三国演义。”
  
  “啊!”罗贯中再度怔住。
  
  此时的他,虽然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早已流传的三国故事传说,创作出了三国演义的绝大部分内容,可并没有刊印发行。
  
  世上知道这本书的人,应是寥寥无几。
  
  想不到吴王竟然看过。
  
  这未免也太不可思议了。
  
  正待出言相问,就在这时,外面有侍卫来报。
  
  “方孝孺求见!”
  
  朱允熥愣了愣。
  
  方孝孺不惜追到聚贤楼来见自己,应该是急着想洗清身上的“冤屈”了。
  
  略一沉思,朱允熥挥手道:“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方孝孺从外面走了进来。
  
  “参见吴王殿下!”
  
  方孝孺恭身行礼:“听闻吴王殿下在聚贤楼与文人雅士饮酒,纵谈古今天下事,此举不失为千古美谈。”
  
  “方某不才,厚颜前来赴会。”
  
  他再怎么耿直,这种情况下,还是知道要稍微变通一二的。
  
  方孝孺不愿意变的,只是纂改圣人之言。
  
  这涉及他心中所认的“死理”,他做人的底线!
  
  朱允熥笑道:“方先生来得正好,本王正欲邀请罗先生去本王创办的《大明日报》效力,他许是嫌弃本王学问低,不愿屈就。”
  
  “方先生是有大学问的人,你出面帮本王劝劝,罗先生也许就答应了呢。”
  
  罗贯中连忙再度跪了下去:“草民绝无此念头。”
  
  “吴王殿下之才,天下闻名。”
  
  “草民岂敢小觑?”
  
  朱允熥面露喜色:“这么说来,你是愿意来本王的报社就职了?”
  
  “殿下亲自相请,草民却之不恭!草民谢殿下知遇之恩,愿竭尽心血以报。”
  
  话说到这份上,罗贯中自知再也推不掉。
  
  何况,若是能去除张士诚旧部身份的影响,老罗还是挺愿意去大明日报任职的。
  
  那可是天下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在上面随便写一篇文章,都能令天下皆知。
  
  “好啊!以后,就请罗先生在《大明日报》上连载三国演义。”朱允熥将罗贯中扶起。
  
  要让订阅报纸的人每天不间断的读报,连载无疑是极好的手段。
  
  后世著名家金庸正是靠此支撑起了报社。
  
  洪武大帝传奇写的是当朝皇帝,涉及政治正确,能自由发挥的空间有限。
  
  而三国故事,在民间渊远流长,再由罗贯中写出来,一定能吸引数不清的读者,进一步提高大明日报的销量。
  
  方孝孺冷眼旁观,心中暗暗耻笑不已。
  
  吴王身为监国,不去邀请名动天下的饱学大儒,却郑重其事的来邀一个写传奇故事的不入流老书生,未免也太荒谬了。
  
  不过,他可懒得规劝吴王这等无可救药之人,但眼下却是一个机会。
  
  方孝孺拱手道:“恭喜吴王殿下喜得良才。”
  
  “今日吴王殿下亲至聚贤楼,足见求才若渴之心。”
  
  “久闻吴王殿下虽然年少,却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适才吴王殿下邀罗先生去大明日报写三国演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