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核心小说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一百二十一章 消息,悟道!春雷炸响大明!

第一百二十一章 消息,悟道!春雷炸响大明!

第一百二十一章 消息,悟道!春雷炸响大明! (第2/2页)

在此之前,他虽然也收了几个学生,可门槛要求非常高。
  
  像方孝孺这种大儒,不可能随便什么人都收入门下。
  
  不料,这一回,他竟然来者不拒。
  
  有人拜师,便欣然收下。
  
  自金陵往江西,千余里的路程,方孝孺走了两个多月。
  
  一路走,一路收徒弟,竟然收了几百名弟子。
  
  这些弟子都跟着他,因而所过之处,声势浩大。
  
  各地的豪绅,官吏、大地主,听说有大儒过境,都纷纷出来迎接,引为上宾。
  
  就这样走着,不知不觉间,洪武二十五年已过,新春翻过了严冬。
  
  这段时间,方孝孺一直在写文稿。
  
  但所写的内容,谁都不给看。
  
  外人也无从得知。
  
  他们一直走到庐山白鹿洞书院。
  
  这座自唐朝建立的书院,此时刚刚经历过元末战火的摧残。
  
  整座书院被一把火烧得只剩残垣断壁,尚未重建。
  
  但附近几百年传承的好学之风犹存。
  
  有乡绅出钱,在废墟中设立了学堂。
  
  虽然规模很小,却自有书香四溢。
  
  方孝孺便带着一众弟子门人,进驻了这座半是废墟半是书香的书院。
  
  此后他谢绝宾客,闭门不出。
  
  如此又过了月余。
  
  附近地界前来登门拜访的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大儒方孝孺来白鹿洞书院的消息,传遍了附近数百里。
  
  连山野乡民都好奇的赶来,想要一睹传说中大儒的风采。
  
  因为白鹿洞书院建在这里,这一带读书的风气,十分浓厚。
  
  便是大字不识的粗鄙乡民,对读书人也格外敬重。
  
  他们竭尽全力,也要送儿子入学堂读上几天书。
  
  方孝孺这种名动天下的大儒,更是令他们仰慕不已,争相传诵其人,其事,其文。
  
  一个月后,附近的乡绅集体前来。
  
  他们已经商量好了,决定集资重建白鹿洞书院,想请方孝孺出任书院的洞主。
  
  对于这个要求,乡绅们其实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
  
  毕竟,方孝孺不是本地人,而白鹿洞书院又大部分都成了废墟,人家大儒凭啥留在这里呢?
  
  重建,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只不过,对方既然一个月都没走,那说不定有希望呢?
  
  乡绅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却不想,一直闭门读书不见客的方孝孺,竟然出关了,并一口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好,那我便在这里住下,和大家一起重建白鹿洞书院。”
  
  乡绅们顿时一个个喜出望外。
  
  有大儒出马,白鹿洞书院恢复往日的荣光,指日可待。
  
  这可是地方上的大事,家族里又能出几个读书人了。
  
  方孝孺又道:“我这一个月闭关读书,汲取书院几百年浩然之气,已明悟圣人之道。”
  
  “如今既然决定重建白鹿洞书院,我打算择日开坛讲学。”
  
  “凡有志向学求道之人,无论身份高低贵贱,皆可前来听讲。”
  
  此言一出,乡绅们更加欢呼雀跃。
  
  附近的读书人闻讯,纷纷赶来。
  
  因为不限身份,任何人都可旁听,且讲学的地点,又是在户外。
  
  到了正式开讲的那一日,现场竟是人山人海。
  
  慕名前来听讲的人,有数千之众。
  
  其中有官员,有乡绅,有邻近几个县的读书人。
  
  甚至,附近许多普通穷苦百姓,也都赶着来凑个热闹。
  
  平日里想听私塾的教书先生讲课,都极为不易,要支付高昂的学费。
  
  而今能听大儒开讲,就连不认得字的乡民,也得觉得不容错过。
  
  万众瞩目中,方孝孺迈步登上了讲台。
  
  喧嚣的人声安静了下去,几千道炙热的目光凝望过来。
  
  因为条件艰苦,前排的人坐在地上,后面的人就只能站着了。
  
  再远一点,四周的树上,断壁上,都爬满了人。
  
  方孝孺目光缓缓扫过四周众人,含笑点头。
  
  “我自幼读书,但从前却十分愚笨,一直未能明圣人之道。”
  
  “去年入京做官,而后再辞官,于起落浮沉中,心有所感。”
  
  “及至离京西游,感触便越深。”
  
  “可依然像是隔着一层窗户纸一般,始终未曾捅破。”
  
  “直到来到这白鹿洞书院,便忽然有了明悟。”
  
  “闭关一个多月,方明了圣人之道。”
  
  他平静而语。
  
  四周的人群,一个个便都激动了起来。
  
  尤其是请他留下的乡绅们。
  
  听方先生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今日必定会讲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圣人之道,天下人人皆推崇。
  
  可对其解释,却又各有不同。
  
  战国时就有儒家八派的说法。
  
  各派之间的观点大不相同,但却都自认为是代表了圣人的儒家思想。
  
  及至后世,各种解释就更多了。
  
  最近数百年,众多儒家学说中,首推程朱理学。
  
  影响深远,被无数读书人追捧。
  
  却不知今日方先生究竟会讲些什么?
  
  是在程朱理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还是另僻溪径,讲新的圣人之道呢?
  
  无数道目光的期待中,方孝孺端坐盘膝,一派高人风范。
  
  春风袭来,衣饰与长发皆随风飘荡。
  
  此时朝阳方升,光芒万丈。
  
  山林里的树,刚吐出新芽不久,嫩绿清新。
  
  “今日我要讲的学,与众不同。”
  
  “它一直就在圣人的道里面,亦是圣人毕生的追求。”
  
  “可惜后世之人愚昧,不能明圣人之至理,以至于此道虽被圣人反复提及,竟无人重视,无人钻研。”
  
  “更有甚者,许多人学了一点皮毛,便开始曲解圣人之言。”
  
  “将圣人的道,改得面目全非。”
  
  “我今日开坛讲学,也是为了正本清源。”
  
  圣人的道理,竟被后人改得面目全非?
  
  这番话一说出来,就令许多人深感骇然。
  
  大儒开口,便是石破天惊之语!
  
  听到这里,下方数千人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朝阳渐升。
  
  阳光与目光交织,汇聚处却无质无形。
  
  方孝孺平淡的声音,响彻了整个白鹿洞书院。
  
  “圣人之道,天下大公!”
  
  ……
  
  洪武二十六年春,方孝孺于白鹿洞书院悟道,开坛讲学,宛如春雷绽放,炸响了大明!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