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核心小说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二百五十六章 迂回进行土地改革,意外的反应!

第二百五十六章 迂回进行土地改革,意外的反应!

第二百五十六章 迂回进行土地改革,意外的反应! (第1/2页)

皇田由户部管,此事朝中大臣提议过多次。
  
  老朱也早早就同意了。
  
  但真正执行的时候,宫中总有人来打招呼。
  
  原因无他。
  
  皇帝也是人,也需要私房钱。
  
  有些钱的用途,还真不好向大臣说明白。
  
  儒家读书人劝谏起来,那可是非常烦人的。
  
  皇田作为皇家私产,其收入所得,直接进皇帝自己的小金库。
  
  真交给户部管,皇帝需要用起钱来,就没有那么方便。
  
  故而,哪怕大臣再三提议,而且老朱也同意了,实际上仍没有真正执行下去。
  
  此际,朱允熥骤然提起,自然令三人感到奇怪。
  
  特别是此事还牵涉着皇帝的私房钱。
  
  即使是朱允熥是监国太孙,也是不太好介入的。
  
  “让户部厘清皇田所有的田租赋税收入,以后分开来收,不再搅合在一起。”
  
  没等几人询问,朱允熥又接着道:“皇田如民田一般,缴纳国家规定的赋税,入户部公库。”
  
  “剩余田租的部分,则进入内库。”
  
  几人这才恍然大悟。
  
  按以往朝廷的规制,皇田的赋税较之民田,要高出不少。
  
  因为皇田是皇家出租给百姓种的田地,故而,上交的赋税里面,还包含了一部分“田租”,两者合在一起征收,赋税自然就高了。
  
  朱允熥的意思非常明确。
  
  日后皇田的税是税,租是租,分开计算。
  
  税入国库,租入皇家内库。
  
  但这样一来,相较于以前,内库的收入要减不少。
  
  因为以前搅和在一起的时候,皇田的租和赋税,实际上都全部进了皇帝的私人内库。
  
  这也是大臣们多次上书请求将皇田由户部管的原因。
  
  说白了,就是认为皇帝的小金库拿公家的钱拿多了。
  
  但话不能直接说,只好借统一管理的名头。
  
  如今,朱允熥干脆将两者分开,往后大臣就再也没理由拿皇田来说事了,反而省去了许多麻烦。
  
  藩王的田全部转成皇田之后,皇田数量大增,正好能弥补上皇田只收租带来的收入减少。
  
  想通了这其中的关节,杨士奇等人不由得抚掌赞道:“太孙殿下此举极好,想来陛下也会十分满意。”
  
  朱允熥笑道:“皇田如此,其他所有官田也应如此。”
  
  “田租归田租,赋税归赋税,凡嫁田、勋田、禄田等所有官田,皆应如皇田一般,由朝廷统一管理。公主,勋贵功臣,朝廷大臣,仅领名义,不实际管理。”
  
  “由户部按各人名下的田地数量,等级,发放其应得的田租收入。”
  
  这句话顿时又让杨士奇、夏原吉的脸色为之一变。
  
  姚广孝却是抚须道:“太孙殿下的这个法子不错。”
  
  “皇帝国戚,勋贵功臣得了一份田地,也无非是用来养家传代。”
  
  “若遇子孙不孝,不懂经营,或变卖祖产,反而会致使家道中落。”
  
  “交由朝廷管理,将其应得的租金折算成银米发放,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桩好事。”
  
  杨士奇却道:“那些田地在他们自己手中,他们出租出去,收取的田租极高,少则三成,多则高达五成。”
  
  “可若是收归朝廷管理,朝廷按永佃田出租,所收的田租至多不过一成。”
  
  “这会导致他们的收入大减,这些人必定不会同意。”
  
  之前的商税改革,已经触犯了诸多人的利益。
  
  虽然最终推行下去了,但遇到的阻力极大。
  
  经商逃税虽然利润高,可毕竟是私底下偷偷做的事,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
  
  田地可不一样。
  
  在皇亲国戚、勋贵功臣乃至众多朝廷大臣看来,田地才是自家的根本所在。
  
  华夏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
  
  在许多人眼中,自己的家族,只要有一份族田,那便可保世代无忧。
  
  朱允熥说是官田全部交归朝廷统一管理,也就是等于将他们现在手中的田地都收走,他们怎么可能同意呢?
  
  杨士奇只说了田租减少一项,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由朝廷发钱,他们也不放心。
  
  万一哪天户部以国库无钱无粮为由,拖欠着不发,那才叫哭都没地方哭呢。
  
  官员的俸禄,能及时足额发放,还是朱允熥监国执政之后,才做到的事情。
  
  在此之前,拖几个月不发,或者用其他物资代替,再或者是用根本不值钱的大明宝钞发放,都是常有的事。
  
  凭什么让他们相信,田地收归朝廷统一管理后,朝廷会守信用,按时足额发钱呢?
  
  “地主收租,朝廷不能不管,官府更不能不过问。”
  
  朱允熥道:“本宫想制订有关土地收租的法律,规定收租的上限,并对转租等进行限制,你们以为如何呢?”
  
  杨士奇沉吟道:“这倒是一个法子。”
  
  此前朝廷对民间租赁土地,借贷钱财,一直都有一定的管理和限制。
  
  只是实际实行中,没有深度介入,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得到贯彻施行而已。
  
  但有了前例,朱允熥再提出来,大臣们便没有理由反对。
  
  杨士奇、夏原吉等人皆表赞成。
  
  这就是统治和政治的艺术。
  
  上位者心中的想法,不能随意全抛出来。
  
  而要一步步试探。
  
  看看下面的人有什么反应,再做进一步的打算和决定。
  
  如果反应很激烈,那原来的方案就要修改,要么撤回,要么想办法协调迂回,分解成很多步,慢慢来实现。
  
  反之,如果下面的人不反对,那就可以抛出全部方案了。
  
  最忌讳的,则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强硬下令,胡乱下令。
  
  那样做的结果,必然是激起满朝反对,啥事也干不成。
  
  以为自己大权在握,想干啥就干啥的,基本属于幻想。
  
  权力当然很有用,但实际操作中,权力要更多的用在事情的酝酿阶段。
  
  靠的是“春风化雨润无声”的手段。
  
  不管一切的强硬下令,这只能在特定情况下,偶尔为之。
  
  见到他们都不反对,朱允熥才抛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方案。
  
  一、耕地地租额不能超过农作物年产量的三分之一,以前约定地租不到的三分之一,按原约定执行,不得提高;原约定地租超过三分之一的,一律降至三分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