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核心小说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二百六十二章 老朱:咱要去见见朱孙!

第二百六十二章 老朱:咱要去见见朱孙!

第二百六十二章 老朱:咱要去见见朱孙! (第2/2页)

卖掉自家的田地,为组建雇佣兵团,筹措资金。
  
  即使家里明明有足够的钱,田地也照卖不误。
  
  他们的逻辑,都很简单,那就是表明自己在大明没产业了。
  
  海外的产业,可不就得给自家吗?
  
  至于海外是不是丰饶之地,是不是真有巨额收益,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了。
  
  毕竟,这是太孙殿下在酒后,与一群勋贵子弟说的“掏心掏肺”的话。
  
  太孙殿下还能故意坑他们不成?
  
  如果是在朝堂上公布,勋贵们多半还不以为然,甚至根本不愿意响应。
  
  但太孙殿下“酒后”吐真言,泄露的机密,那一定能给自己家带来天大的好处!
  
  更别说,能在开国公常升府上喝酒的人,本身就是与太孙殿下关系紧密的人。
  
  太孙殿下也万万没有坑自己人的道理。
  
  而且,就连开国公常升,也就是太孙殿下的亲舅舅,同样卖掉了常家所有的田地。
  
  太孙殿下总不至于坑自己的亲舅舅吧?
  
  有了这些“分析”,勋贵们彻底放心了。
  
  朝廷越不公布相关的具体事项,他们也越觉得这是太孙殿下对自家的照顾,才提早透露了消息,让自家能早早做准备。
  
  那自家当然也不能辜负了太孙殿下!
  
  看着勋贵们纷纷卖田,金陵城的其他富商也坐不住了。
  
  朝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勋贵高官会将田地都卖给朝廷呢?
  
  仅仅因为一个减租条例?
  
  背后莫非还有不为人知的原因?
  
  富商们立即四处出动,用出浑身解数,打探情报。
  
  很快,朝廷要开放雇佣兵,鼓励藩王和勋贵出海的消息,便在金陵城的富商中不胫而走。
  
  这些富商,也十分敏锐的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满朝藩王和勋贵出海,去抢领地,抢财富,需要的后勤支援呢?由此带来的海外贸易呢?
  
  自家不能组建雇佣兵团,但是,勋贵的兵团受到五百人的人数限制,这个人数,显然只满足战斗的要求。
  
  还需要更多运输船,帮助运输后勤物资,以及战争的胜利品,还有与大明之间的贸易
  
  这绝对是巨大的商机。
  
  要做成这样的生意,就意味着要买船出海。
  
  勋贵们买战舰,他们就得买商船,买运输舰。
  
  海船的造价可不低。
  
  更重要的是,有资质有能力造大型海舰的,都是朝廷的船厂,要提早下订单,才能抢得到船。
  
  于是,富商也纷纷开始筹集资金,订购船舶。
  
  与此同时,大明日报上关于海外的描述,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详细。
  
  在报纸的描述中,海外是一片富饶的“黄金地”。
  
  大明的商人,只要前往海外,就能获取数不清的财富。
  
  福建人去海外“创业”,发家致富的故事,更是接二连三的登上报纸。
  
  有名有姓,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甚至还可以实地找真人验证。
  
  真就是在海外创业,赚了大钱,衣锦回乡了。
  
  只不过,其中经历的艰辛苦难,被巧妙的隐藏了起来。
  
  对于葬身鱼腹,或者死于海外的土著之手的人和事,自然不会去宣传。
  
  舆论宣传的导向性,在此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在大明百姓,尤其是勋贵富商眼中,海外有“金矿”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同时,报纸上还告诉他们,海外是未受圣人教外的蛮荒地,大明的读书人,有义务去教化他们。
  
  就如同圣人教化世人一样。
  
  谁能教化海外蛮族,谁就是立有大功德。
  
  儒家讲“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去海外传播圣人的教化,教蛮荒之地的百姓们接受儒家道德,让他们都懂圣人的道,那便是集三不朽于一身。
  
  这是道德上的论证和宣传。
  
  让大家不背负自己是去海外抢掠的“罪恶感”。
  
  对于这两点,朱允熥实际上都是照葫芦画瓢,学当年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宣传。
  
  当初,西方那群人,也是打着“传教”的口号,从道德上树立前往世界各地的信念。
  
  东方有黄金,海外有黄金,这则是西方大航海时代人人争相传播的实际利益。
  
  心理上有了“道德优势”,又有“实际利益”引诱,双管齐下,何愁大家不向往海外呢?
  
  有大明日报的加成,朱允熥宣传起来的力度,非常之恐怖。
  
  雇佣兵团出海的消息,则是通过私下的渠道传播。
  
  在得知勋贵们争先抢后卖地筹钱之后,朱允熥更是令探听司在暗中加大了宣传。
  
  推波助澜。
  
  于是,先是京城的富商们跟上。
  
  很快,勋贵们所在的老家的豪绅,也纷纷跟进。
  
  再到后来,在朱允熥的大力推动下,形成了一股卖田地筹钱购船,准备前往海外的热潮。
  
  抓住这个时间窗口,世界地图在他的授意下,由《科学》期刊正式出版。
  
  大明的勋贵,豪商,百姓第一次知道,原来海外还有这么广阔的土地。
  
  与地图一起出版的,还有各地风土人情,物资等介绍。
  
  当然,这些都是朱允熥模糊不清的回忆。
  
  只能说一下大致情况,具体的细节,还要等大家出海后自行探索。
  
  但这已经足够了。
  
  有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大家都产生美好的期待。
  
  一些勋贵在私底下,已经开始划分地盘了……
  
  出海一事,在朝廷还没有正式公布之前,就已经火爆无比。
  
  大量的田地被出售给朝廷,用以筹措出海的资金。
  
  想要订购船舶的豪绅,直接将大明几大船厂买爆了。
  
  大明制造局不得不紧急建设新的造船厂。
  
  出海,已经成了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大家都在做着准备,等待朝廷正式公布的那一天。
  
  ……
  
  此时的老朱,正在返回金陵城的路上。
  
  马车滚滚前行。
  
  车内,老朱的撩开窗帘,瞭望着外面:“时间过得真快啊,咱离开金陵,一转眼就几个月了。”
  
  “咱们回去后,先不要急着回皇宫,去《科学》期刊的所在地,咱要见见那个朱孙。”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