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荣国府?走了走了 (第2/2页)
贾母还在荣庆堂上急喘着粗气,四王八公家的女眷还真就蜂拥而至了。
“老封君,您可听说今早的事了?”
王子腾的夫人刘氏凑近了与贾母道贺,一脸谄媚的笑容。
可这笑容看在贾母眼中,只有心烦,她还以为满堂的人是来看她的笑话,心中腹诽不已。
“这王家的人倒是惹人嫌,一入门就提这不中听的事,不是明摆着不让我下得来台吗?”
她哪里知道,根本没几个人在意甄家的死活,颓败的无人在意,只有繁盛的鲜花满堂。
贾母皱了皱眉头,只好敷衍道:“听说了,倒是我们做的不够多了。”
众多女眷闻言脸色一滞,没想到安京侯在苏州再立新功,贾家竟然还沾了功劳,果然和贾家搞好关系,没准真能上了安京侯这艘大船。
众人面面相觑,刘氏吞咽了下口水,忍着不堪的脸色,继续套近关系道:“哪里哪里,荣国府能参与其中,简直令我们面上都有余光。老封君向来不问外面的事,这一出手果然不凡。”
贾母心底冒出了大大的问号。
“前一句话倒是中听,我还以为这王家的人是回心转意了,可后面一句是什么意思,甄家的人都快死了,是老婆子我出手不凡?”
“果然这人心术不正,还在讥讽挖苦我。”
贾母看向一旁忙着招待众多女眷的王夫人,不禁心底又升起几分憎恨之情。
可众人的目光,就没从贾母身上移开过,她此时此刻也只得捱下心头的火气,继续搭话道:“谈不上不凡,只是有人他不辨亲疏,成不了气候,我只是稍微提醒了些。”
女眷们又是愕然当场。
传言赵德庸通敌叛国,欲要搭乘倭国船只逃走,被安京侯未卜先知,炮击拦了下来。没想到竟是荣国府率先截获了消息,告知了安京侯。
众人相视一眼,皆是暗叹着,两位老公爷留下的家底果然不凡,就连祖地江南,还有这么灵通的消息,实在是不能小觑。
瘦死的骆驼,真是比马大。
有人按捺不住,问道:“不知老封君有没有与安京侯通过信?若是他归来摆宴,能不能让我们也得一封请柬?”
贾母皱眉,她怎么没通过信,她正是为了甄家的事,才破天荒的给那孽障送了信,不然她哪里愿意惹得一身骚,唯恐避之不及呢。
“这人什么意思,质问我没有帮助甄家吗?”
贾母瞪眼道:“当然通了信了,他是封疆大吏,归来也只有诏书能决定,又谁人能说得准。”
众人一片惋惜,但也踏清了门路,这荣国府果然与安京侯相交匪浅。
不愧是唯一与安京侯有牵扯的府邸。
传言荣国公贾代善就是安京侯救回来的,也算是两代功勋之臣的交接了,更何况除了荣国府外,安京侯从未涉足过别家府邸,还能说二者不亲近吗?
众人不禁感慨道:“安京侯实在太过出众,而年纪尚且及冠,往后到达何等地步,真乃不可估量。”
贾母阴沉着脸色,实在搞不懂这些人为什么聚到这里来。
左一句右一句,不像是来嘲讽甄家的事,可总夸赞着岳凌,让贾母内心不爽。
是啊,这人才及冠就完全不将贾家放在眼里,往后再进一步,还不得百般刁难贾家了?
贾母深深叹了口气,拾起一旁的茶盏作饮茶状,可旁人完全不在意,根本没有退走的意思。
未及,下了早朝的贾政,行色匆匆的赶回了家中。
便是少有从政经验的贾政,在历经了这次早朝之后,也清楚的明白,往后会有怎样的结果。
丞相未立,江南党倒台,隆祐帝又要再颁新法,岂不是就在等安京侯出将入相呢?
岳凌再立这不世之功,曾经和贾家闹出的些许不愉快,一定要迅速的开解,否则他们便真是不识好歹了呀,平白错过了东风。
贾政慌忙的往荣庆堂走着,耳中似是听不进一句话,不顾一旁下人的阻拦,一心要登入堂中,将今日所发生之事,尽数告知贾母。
可等到入堂之后,却发现了满堂的各家女眷,顿时心神回归,羞臊的退了出去。
这后宅之中,女子一般都穿着单薄,更是荣国府高门大户,炭火从来不省,屋内人又多,早有些女眷将外裳都脱掉了。
一片惊呼声过后,贾母着恼道:“这慌慌张张,也不通禀传话,成了什么样子?”
而各家女眷忙不迭的穿好衣物,心中皆是念道:“果然上梁不正下梁歪,宝玉之前会闯门不是没原因。”
只王夫人几个脸上臊得通红,有些抬不起头了。
贾政再入门,便始终垂着头,不敢看周遭一眼,目不偏移盯着地上石砖,“京中如今传了件大事,安京侯在苏州再立新功,剿灭双屿岛倭寇,且无人阵亡。”
“此战一举解决数十载东南之患,陛下已经遣人下江南核查战功,不日该有降赏了。”
“儿子左思右想,府上是不是也得去庆贺一番?”
堂上众人错愕的望着贾母,贾母还不知道安京侯再立战功的事,那她们刚刚在聊什么?
没想到她的儿子急着来报的也是岳凌的事,让贾母为此着恼不已,而且还是安京侯另立新功,无人阵亡?
没想到越让她看不起的岳凌,反而越来越厉害,就快成话本里的神仙了。
贾母冷笑道:“笑话,打仗还有不死人的?我贾家可是将门,这种事还是糊弄些粗衣百姓去吧。”
此言一出,众人脸色一变,微不可查的往门口的方向挪了挪。
她们此刻才意识到,荣国府好似和这次苏州大捷没几分关系,这老封君也不是她们想象中的那般精明。
还没等女眷们告辞离去,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甄家的女眷,竟不离不弃的随着囚车,来到了京城。
而等甄应嘉,甄应翰兄弟两个入了监牢之后,她们第一站就是来了这荣国府,赶到了荣庆堂。
在此时,堂上也正是座无虚席,这般的阵仗,正是让她们心中的冤屈多了几分。
甄家女眷跪地便是泣不成声,将众人都看得傻眼了。
贾母的脸上抖了抖,面色愈发阴沉了。
胡氏忽得抬起头,道:“甄家和贾家累世通好,念在故旧之情,贾家不帮忙也就算了,还站出来指责了甄家的不是,做成了甄家的案子。”
“今日我在这里再尊称你一声老祖宗,你如何给我个说法?”
贾母苍白的脸色,罕见的涨红,众人都在看着热闹,让她彻底下不来台了。
粗喘了几口气,贾母也想不到什么应答的话,一旁的王夫人应道:“非是我们没用心办事,可安京侯只认理,不认情,我们也没办法呀。”
胡氏冷眉,怒道:“只认礼?我们可给了贾家现银,庄子加铺面,折合上百万两,你们得还回来!”
听闻此言,在场众人尽皆哗然。
情急之下,贾母晕厥倒地,眼中泛白,堂上又是乱成了一团。
在侧侍立的丫鬟们赶忙上前搀扶,贾政,王夫人,呼喝着要唤太医问诊,嬷嬷,管家媳妇一个个手忙脚乱,本欲来庆贺的各家女眷,也赶快趁乱逃走了。
今天真是听了不得了的内情,贾家和甄家竟有这么多的银钱往来?
“快走快走,往后谁也休来这荣国府了!”
……
苏州府,
果然不出岳凌所料,之前就在府衙门前排起的长龙,今日已经堵成水泄不通了。
途经此地的马车,都不得不绕开路走。
只因除了苏州周边的世家外,整个江浙之地两府、两州、二十六属州、百四十三属县,各处大户,但凡和双屿岛上牵扯了一毛的关系,都不得不来苏州先表明个忠心。
要钱要粮多少都好计较,就怕安京侯要杀要剐。
而此刻,岳凌的应对方式,依旧是避而不见。
隆祐帝脑中,被公务挤压,没有闲暇的岳凌,此刻正在沧浪园的樱花林中,陪林黛玉坐在假山石上,编着花篮。
微风拂过,漫天的樱花花瓣随之翩翩起舞,这般美景,再映衬着林黛玉的笑脸,都不禁让岳凌望得痴了。
林黛玉款步起身,将落在裙裳上的短枝一一掸落,再抬眸,便与那道痴痴望着自己的目光相撞了,忍俊不禁的开口,“岳大哥,你又走神了。”
岳凌木讷讷摇头,“没走神,看得就是我的女神。”
虽然林黛玉不知女神是什么含义,但听起来总不是贬义,甜甜一笑,林黛玉又嘟了嘟嘴道:“岳大哥不正经,整日就是哄我的。”
岳凌回过神来,嘴角微扬,将手中的花环轻轻戴在了林黛玉的头上。
一瞬间,林黛玉的双靥泛起一抹娇羞的红晕,三千青丝随风舞动,和花环上的花瓣交相辉映,一身月白纱裙的林黛玉,踏着翠青色的绣鞋,正如同冬日的精灵一般,美轮美奂。
秋波一转,人间颜色皆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