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这样不好,宝姑娘自持些 (第1/2页)
署衙大堂上人头攒动,几乎囊括了江浙之地所有的显赫名门。
即便是少数未曾与双屿岛上有牵扯的人家,也想要第一时间得知安京侯接下来的动向,而不远千百里来到苏州。
时人皆知,安京侯武能定国,守得住北蛮南下,而文治也有沧州的斐然政绩。
在沧州,安京侯就靠着商业以及向各界名流统筹规划,才铸造了一个新的城池。
眼下,百政具废,旧时赵德庸主政时,一切明里暗里的规矩都已作废,最容易被政策波及的他们,更是不敢马虎了。
堂上噤若寒蝉,许久未能见到安京侯真容,却也无人抱怨,皆是默默站在堂中等候着。
适时,堂后门洞开,两列披甲士兵鱼贯而入,分列在了大堂左右两侧。
一身着御赐飞鱼服,腰扣簪金腰带,悬宝剑的男子,阔步走了进来。
身姿伟岸,气势凌人,英俊的五官之下,是一幅冷峻的脸庞。
众人伏低行礼,双手作揖,拜道:“见过安京侯。”
岳凌一抖衣袍,坐在长案之后,跟随着岳凌脚步的苏州知府苏墨筠抱书入侧案记录,提笔沾墨,只待着岳凌开口。
岳凌抬手虚扶,道:“诸位不必多礼,今日寻诸位前来,当是有要事相商。前不久,苏州府才历经动荡,诸位或是皆有事想与本侯澄清。今日本侯在此处说明,大可不必,诸位只需全力配合本侯接下来的计划即可。”
堂下之人尽皆松了一大口气,有人不禁开口道:“还望侯爷点拨一二。”
岳凌颔首道:“要事只有两件,其一,本侯在剿灭双屿岛时,是完好无损的接手了贼寇汪顺所造将军府,故其府中账目,往来书信,皆有留存。”
“诸位心知肚明,有些事若不摆在明面来说,便就无足轻重,可若是真以律法来论处,诸位可都是读书人,该知道是什么后果。”
岳凌冷目环视,方才放松的人,身子又不自觉的紧绷起来,更有甚者还有额头冒出细汗的。
趁热打铁,岳凌微笑道:“本侯并不是个嗜杀之人,而诸位避开赋税做赚钱的买卖,也顶多是富了自家的口袋,未必有多伤天害理。”
“沉案积案一桩桩考证,是苏知府的事,本侯并无闲暇,所以今日本侯立下规矩,但凡认为自己德行有亏的,上缴半数家财以充多年漏缺税赋,否则便可去与苏知府争论。”
“半数?”
堂上众人震惊不已,皆是瞪大了眼睛,以为是自己听错了,还与身边人确认着。
岳凌微微摇头,堂上手持兵戈的士兵,以长兵杵地,金铁交击之声,迅速让堂上众人的是非议论停了下来。
“本侯所言半数,并非你家中现银半数,而是算上全部财产的半数,而且本侯只收现银,银票、粮食、布匹、田契、古董字画,一概不取,诸位将其都变现成了现银,再交入苏州府库登录在册。”
“可听得明白?”
堂上众人一时间都难以接受,一句话让他们上缴半数家财,十万,甚至几十万两白银,他们哪里接受得了。
而且,这其中还要折换成白银,势必造成白银兑换短缺,无数商货更要折算其价值,里外算起来还不知要亏损多少。
岳凌只收白银的理由,众人当然想不到,只以为是在刁难。
但其实,岳凌是有他自己的考虑。
因为新政继续下去,白银的重要性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之后赋税都要转换成白银收取,那官府所掌控的白银总量,便要能足够支持各地的流通所需,而不是让这些白银全部躺在富户的家中吃灰。
先聚拢了江浙的白银,是岳凌的第一步。
适时,堂下与人不禁问道:“侯爷,在下斗胆问一句。这里的各位家中都有生意,若是被侯爷收取了大量的白银,我们的生意也都做不下去了,且不论家中妻儿老小如何生活,只是那些依靠我们吃饭的贫户,也都没了饭吃呀。”
岳凌点点头,“这位乡绅倒是个善人,还惦念着家中父老的吃穿,不知是从何处而来?”
那人拱手作答道:“草民松江崔氏。”
岳凌满意的望了他一眼,继续道:“此人之言,应当是诸位的疑问关键。本侯并不是要将诸位斩尽杀绝,而是供给了一条生路。”
“诸位在当地,都是有头有面的人物,若是都家毁人亡,想必造成的影响也不低。所以本侯的第二件事,便是为此设下的。”
岳凌调动着众人的思绪,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岳凌浅啜了口茶水,沉声道:“其二,本侯欲在苏州府,杭州府,宁波府,温州府设立市舶司衙门。”
“所谓市舶司,是用来管理与外邦行商的衙门。诸位可在市舶司登记入册,注册之后,可向海外行商,由官府定期组织船队启航,为诸位的商船保驾护航。”
“而其中赋税,粗货十五取二,细软十取二,价格如何定,在海外由你们自己做主,如何?”
岳凌放出了开海的信号,而且非但是让他们孤身前往,探索大海,还有官船保驾护航,收入也能有保障,赋税取的还并不多,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岳凌一开口,便知道其中有多大的利润。
没等有人开口提问,岳凌继续劝导道:“而且,诸位若是能从海外带回粮食,赋税还可从四成中,免去一成。”
一旦开海,当世顶尖的华夏手工业势必要飞速发展。
这就不可避免的让许多耕地转为桑田,众多百姓从农耕转为手工作坊做工,这是时代的进程。
转变之后有好有坏,最大的威胁就是国内的粮食产量不足,应对天灾的能力就更差了。
若是能够将海贸带回来的粮食用以补充,才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
而堂上的人眼中大多只有利益,当听闻安京侯给了如此大的让步和便利之后,各个都是摩拳擦掌的想要参与进来。
只是上缴半数家财之后,还能有多少钱财用于打造商队,对于他们而言又是个难事了。
这种利润颇丰的行当,只有走在前列,才能够赚得比别人要多。
有人试探着开口问道:“侯爷,您让我们上缴了家财,还是只收取现银,又让我们去海外行商,这实在是有些难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