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核心小说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七百七十五章 茶香四溢

第七百七十五章 茶香四溢

第七百七十五章 茶香四溢 (第1/2页)

元祐元年八月丙戌(初一)。
  
  休息了两个月的集英殿,再次开放。
  
  殿上,帷幕已经放下,两宫端坐其中。
  
  殿中,元老、宰执,坐于两侧,皆穿朝服,以示郑重。
  
  伴读们,则都穿着白色的圆领袍衫,这是如今很受欢迎的流行服装。
  
  赵煦则被伴读们簇拥于中心,他今天穿着一件素白的绛纱袍,戴着一顶小巧的折角幞头,腰间系着一条玉带。
  
  吕公著身为宰相兼侍读,自是今天经筵的主持人。
  
  他拿着一册书册,抑扬顿挫的念着其上的内容。
  
  赵煦临襟正坐,听得无比仔细、认真。
  
  整个集英殿,更是鸦雀无声,连帷幕内的两宫,都没有议论。
  
  因为,吕公著现在在读的内容,是吕公著奉旨,召集包括所有经筵官在内,以及秘书省、崇文院的官员,一起修撰的《三朝宝训》的序言部分。
  
  作为专门给赵煦一个人修的教科书。
  
  这部《三朝宝训》在修撰过程中,自是不知道闹出过多少幺蛾子。
  
  新党、旧党的大臣,经常会为了一个情节的走向,甚至是一个字的用与不用,而吵得不可开交。
  
  好在,如今的朝堂上,拗相公和司马牛都不在。
  
  脾气火爆的章惇和最喜欢在这样的事情上耍花样的蔡确,也已经出知地方。
  
  旧党里的刘彘、王觌,也都被流放了。
  
  加上还有文彦博、韩绛坐镇。
  
  所以,新党、旧党,吵归吵,闹归闹,但红过脸后,还是会坐下来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所以,这部《三朝宝训》,可以说既有新党喜欢的东西,也有旧党爱的东西。
  
  如何理解,就纯看解释的人,也看它的人了。
  
  而作为重中之重的序言,自是吕公著亲自操刀。
  
  其中内容,虽然晦涩,但有许多的政治隐喻。
  
  赵煦听着,一直保持着微笑,等到吕公著读完,他才起身,以弟子之礼,带着伴读们拱手:「右相说仁讲义,述祖宗三圣之德,朕谨受教!」
  
  吕公著连忙还礼,拜道:「愿皇帝陛下,躬行祖宗德政,如此,臣等感激涕零,当百死报之。」
  
  「善!」赵煦颔首:「武王有乱臣十人,成王有周公、召公辅佐。」
  
  「今朕上有两宫慈圣保佑拥护,下得卿等辅佐,虽武王、成王,不过如此。」
  
  于是,便命冯景,赐给吕公著御茶,并请其落座。
  
  吕公著后,其他经筵官,自是按照身份官职高低逐一亮相。
  
  先是侍读、执政李清臣登场,讲了先帝的一件小事,然后阐发出先帝大仁大德的高尚秉性。
  
  赵煦听着,眼含热泪,当即表示,必须继承皇考圣德,认真学习,三省其身。
  
  李清臣之后,则是集英殿侍讲、御史中丞傅尧俞。
  
  傅尧俞讲的,自是英庙的故事。
  
  说了当年英庙在位,拔擢贤臣,贬斥贪官的事情。
  
  赵煦自也表示,自己还年少,难以辨别忠女干贤愚,还请宰执大臣,多多匡正。
  
  时间就这样在经筵官们的宣讲中,一点一滴过去。
  
  很快,随着最后一个经筵官,集英殿说书程颐登场,举了真庙时,秋决死囚后回宫,道遇御厨宰羊羔,于心不忍,下诏赦免了那只被宰杀的羊羔,并诏宫中从此不宰羔羊的故事。
  
  说完此事,程颐就长身而拜:「此虽小善,然推是心以及天下,则仁不可胜用也。真庙自澶渊之役却狄之后,十九年不言兵,
  
  而天下富,其源盖出于此!」
  
  「愿陛下明察之。」
  
  赵煦颔首,表示受教,并命人赐茶、赐座。
  
  程颐恭身而退,今日的经筵也就到此结束。
  
  在整个过程,赵煦从头到尾,都是高度认真,表情严肃,与经筵官们交流,也是一副虚心受教,认真思考的模样。
  
  无论是观礼的元老、宰执,还是殿上帷幕内的两宫,都非常满意。
  
  ……
  
  结束了经筵,赵煦在两宫簇拥下,回到福宁殿。
  
  祖孙母子三人,刚刚坐下来,喝了一口茶,还没来得及说话。
  
  冯景便来报告:「大家,石都知与通见司的郭舍人来了。」
  
  赵煦放下茶盏,问道:「都知与舍人来可有事?」
  
  「言是都大江淮六路发运副使蔡卞并提点淮南路治水大使宋用臣等,发回了淮南赈灾、治河诸事的奏报。」冯景低声说着。
  
  赵煦看了看两宫,旋即道:「去请石都知、郭舍人入内说话吧。」
  
  片刻后,石得一和郭忠孝,便已各带着一沓厚厚的文书,进了内寝,到了赵煦和两宫跟前,石得一纳头就拜:「臣给两宫慈圣、大家问安。」
  
  郭忠孝则俯首而拜:「閤门通事舍人臣忠孝,恭祝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圣躬万福。」
  
  「都知与舍人且起来说话。」赵煦柔声吩咐着:「冯景,给石都知、郭舍人赐座、赐茶。」
  
  「臣不敢。」两人连忙再拜,他们一个是内臣,一个是恩荫的武臣,那里敢在御前坐着?
  
  赵煦却是摇摇头,道:「都知、舍人今日是为了国事。既是国事,自当赐座。」
  
  向太后在这个时候,说道:「皇帝说的是,两位爱卿就不必推辞了。」
  
  太皇太后也道:「既是官家的恩典,两位爱卿受着就是了。
  
  两人这才再拜谢恩,然后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的坐下来。
  
  赵煦等他们坐下来,就问道:「朕记得七月壬申(17)时,淮南路走马承受公事甘用仁,曾报寿州下雨,旱情已得缓解。」
  
  「甲戌日(十九),宋用臣也言,受灾州郡,都已下雨。」
  
  「如今淮南各路的灾情,如何了?」
  
  郭忠孝当即从自己带来的文书里,找出一份,跪下来呈递在手上:「陛下,此乃都大江淮六路发运副使臣汴的奏疏。」
  
  赵煦点点头,命冯景去接过来,冯景领命而去,很快就将蔡卞的奏疏送到赵煦手中。
  
  赵煦看完,递给身边的两宫,笑着道:「太母、母后看看吧!淮南路的旱情总算是过去了,运河水位,也终于达到了往年的正常流量,漕船都在陆续入京。」
  
  两宫接过看了看,也都是满脸笑容。
  
  今年,大宋万事都好。
  
  就是淮南的旱灾,让人头疼。
  
  从三月开始,淮南开始连续不下雨,旱情迅速蔓延到大半个淮南路。
  
  最要命的是——汴京的命脉汴河与大运河淮南段,都相继报告流量不足,漕船难行的事情。
  
  这就要命了!
  
  汴京城经过百年扩张,人口早就突破了一百万。
  
  所以,汴京需要的粮食供应,也早就从国初的四百万石,一路攀升到了仁庙时的六百万石,以及如今的八百万石。
  
  可想而知,一旦漕运受到影响,后果会有多么严重。
  
  如今,旱情终于过去,漕运重新恢复正常。
  
  对朝廷来说这是最好的消息!「还有什么事情吗?」赵煦问道。
  
  石得一起身拜道:「大家,宋押班送回来了有关受灾州郡的评估
  
  。」
  
  说着,他也将一封奏疏,呈在手上。
  
  冯景当即受命取来。
  
  赵煦接过来一看,顿时就垂下头去,叹息一声,递给两宫:「太母、母后,宋用臣言,淮南路今岁受灾的州郡,恐怕只能有往年一半的产量了!」
  
  两宫接过去,看了看,也都沉默起来。
  
  她们对淮南的旱灾,记忆是很深刻的。
  
  因为,从去年开始,这老天爷就又开始折腾了。
  
  先是夏天,永兴军、陕西出现旱情,好不容易过去了,开封府又连续一个月不下雨。
  
  最后,还是赵煦亲自出马,到景灵宫祈雨,这才终于让老天爷下了雨。
  
  但,到了冬天,旱灾变成了洪水。
  
  大名府告急!
  
  只好派了宋用臣,去河北赈灾、清淤。
  
  好不容易,撑了过去,过了一个安稳年,转过年来,正月永兴军再次大旱。
  
  润二月,河南府报告旱情。
  
  三月,淮南路大旱,而且这一次持续时间特别长。
  
  从三月到四月,淮南路滴雨未下。
  
  直接让大运河的流量骤降,五月份好不容易下了点雨,以为旱情能够缓解。
  
  结果,才好了半个月,又开始不下雨。
  
  麦禾枯死运河流量持续下降。
  
  在整个五月、六月,大运河的通航量只有去年的一半。
  
  没办法,只能让宋用臣再次挂帅,率领一万禁军南下救灾。
  
  主要任务就是保住大运河的通航!
  
  如今,旱情总算是过去了。
  
  但长达数月的旱情,直接废掉了淮南路多个州郡的农业生产。
  
  根据宋用臣报告,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甚至出现了整个乡的庄稼绝收的惨状。
  
  「太母、母后,此事怎么办?」赵煦问道。
  
  两宫面面相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