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核心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三百零四章 提前的历史,停罢中都

第三百零四章 提前的历史,停罢中都

第三百零四章 提前的历史,停罢中都 (第2/2页)

为了一根木头,付出的成本在一千石粮食以上!
  
  为了一块石头,付出的成本在一千五百石粮食以上!
  
  而整个中都,需要多少木头,多少石头!
  
  还有那无数的砖,无数的雕梁画栋,无数的琉璃、铁料、铜料……
  
  五年中都营造,说是吃掉大明王朝一年的赋税都不为过,甚至还不够!
  
  举国之力,倾力营造!
  
  结果自己竟要罢停掉,让中都成为彻头彻尾的笑话!
  
  身为帝王,如何面对天下百姓,如何面对百官,如何面对那些辛辛苦苦营造中都五年之久的军民?
  
  朱元璋从来没感觉如此纠结过,从来都没有。
  
  哪怕是陈友谅逼近应天,是逃是战时,朱元璋也没如此纠结过。
  
  马皇后清楚朱元璋抉择之难,重重握了握朱元璋的手,道:“你难,百姓更难。你是帝王,当以百姓为重,以苍生为重。”
  
  朱元璋明白这个道理,沉重地点头:“妹子,咱知道该怎么做了。”
  
  且不说浪费了多少国力与资源,就一点,凤阳真的不适合作为帝都,那里的贫瘠近乎无可救药,老天似乎从来就没有眷顾过那一片土地。
  
  一旦迁都,那里将没有百万人口的繁华,只有百万人口的累赘与痛苦。
  
  若以控制帝国来考虑,开封,北平都比凤阳合适。
  
  若以粮食供应来考虑,金陵是不二之选。
  
  中都没有强大的粮食供应能力,大明总不能学习唐代,一遇到粮食供应不足的时候,皇室就带一群人跑另一个地方吃饭睡觉吧?
  
  中都也没有控制帝国的战略位置,它距离北面边疆虽然比金陵近一些,可这个近,实在是有限。
  
  不适合,则罢停。
  
  这一条路,走不通的,强行推下去,最终倒霉的还是自己的子孙,损伤的还是大明的国运。
  
  翌日,早朝。
  
  奉天殿中,朱元璋在处理了一应事宜之后,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沉声道:“朕亲至中都,发现有怨气凝聚,更有匠人施用压镇邪术,致使奉天殿之上,兵戈交鸣不断!如此不祥之地,怨念之所,不宜为国都,故此,罢建罢作中都役,着令刑部、大理寺彻查压镇一案!”
  
  罢停中都!
  
  虽然许多官员心中已有所准备,可依旧被这个消息给震惊不已。
  
  都察院御史大夫陈宁站出来,反对道:“陛下,中都营造已过五载,再有个两年时间,定会大成。眼下不过是一口气之事,不宜罢停!”
  
  汪广洋看了一眼陈宁,慢悠悠走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开国之初,当厉行节俭,不宜大兴土木。如今罢停中都,还百姓归田,乃是英明之举。”
  
  陈宁咬牙切齿。
  
  汪广洋此时站出来说话,不见得他是真的支持朱元璋的决策,他反对的只是自己!
  
  自从汪广洋执掌都察院以来,自己就被处处针对,只要自己支持的,汪广洋八成是反对。
  
  他想要的,是话语权。
  
  他想做的,是掌控整个都察院。
  
  陈宁不甘心,刚想说话,户部尚书颜希哲站了出来,支持道:“金陵乃形胜之地,龙盘虎踞,有京师威仪,且有长江天险,周围皆是鱼米之乡,可为万古基业之地。臣以为陛下罢停中都,乃圣明之举。”
  
  胡惟庸看向颜希哲。
  
  户部支持罢停中都,这是谁都可以理解的事。
  
  毕竟一个中都,这些年来一直咬着户部,成为了比北征更沉重的大山。
  
  工部尚书李敏出班,肃然道:“罢停中都,虽有浪费之迹,却是为江山社稷考量。臣以为,可自中都调部分匠人充实金陵,皇宫之内,还应添一些建筑,奉天殿以西尚有空地……”
  
  好嘛,不愧是最大包工头,这专业弄起来,谁也干不过。
  
  朝堂之上许多官员还没消化罢停中都的消息,人家工部已经在规划人手,扩建皇宫与金陵城了。朱元璋兴趣盎然,连连追问,末了还不忘夸赞工部用心,都是忠臣良臣。话说到这份上,谁还反对?反对那就是逆臣奸臣了啊……
  
  罢停中都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里传遍金陵,又从金陵向外扩散而去。
  
  中都九万匠人,其中有三万匠人转至金陵,其他六万匠人遣散返回籍贯之地,四十万百姓,也被遣散了三十万之多,十万百姓加入到金陵修城工程之中。
  
  洪武七年四月,罢停中都,较之历史之上,早了整整一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