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核心小说 >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 第三百二十九章 千古阳谋,永陵子弟!

第三百二十九章 千古阳谋,永陵子弟!

第三百二十九章 千古阳谋,永陵子弟! (第1/2页)

中旨落内阁。
  
  满堂沉默。
  
  政务堂。
  
  李春芳身体不受控制地在颤抖,显然有些压制不住心中汹涌的怒气。
  
  高拱、胡宗宪、海瑞、朱衡,神色各异。
  
  以三万两纹银为限,过者入永陵,朝廷补徙银两千两。
  
  这对内阁阁老、六部九卿大臣来说,且不说家族如何,但凡任职长些,仅俸禄,就不难达到。
  
  现在内阁七阁老,在京五阁老外,另有陈以勤、王崇古两位阁老,而这二位阁老家眷更是重量级,自然在“徙陵”之列。
  
  可以说,整个内阁,就海瑞一人,暂时没有达到界限,其他六位阁老,绝对在第一批“徙陵”名单中。
  
  不过,海瑞入京后,就举家搬到了京城,徙陵不徙陵的,其实也没差别。
  
  与之相同的,还有王崇古,在父、子、孙三人封授国公前,祖孙三代就落户了京城,家族其他族人徙陵,顺手的事罢了。
  
  朱衡是无所谓的,朱家在江西、南安、南康虽然也算得上一号,但家族之名,在阁老身份面前就不值一提了。
  
  只要族人都在,南康也好,永陵也罢,此心安在,便是故乡。
  
  胡宗宪也相差无几,徽商落幕时的妄为,让徽州府为之残破,之后家族表现的种种不堪,也时常让他挂念,搬到京郊来,以后也方便照看。
  
  至于陈以勤,人虽不在内阁,但也知陈家完全不在乎落在哪,当世唯一的世家,有着在任何地方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当然,陈家也不太愿意动,东西实在太多了,搬一次家,估计都能赶得上大军行动了。
  
  然,圣旨在上,陈家必是拥趸之一。
  
  说了“无所谓”的阁老,而剩下“有所谓”的阁老,就很尴尬了。
  
  胡宗宪、海瑞、朱衡的眼神,在高拱、李春芳身上流转。
  
  高拱祖籍山西洪洞,先祖为避元末乱迁徙新郑高老庄。
  
  在新郑那片地方,高家整整经营了三百年,十数代人付出了无数心血和努力。
  
  尤其是在高拱坐上内阁首辅大臣之位后,特意对开封府,甚至是河南布政使司的官员进行了遴选,就是为了帮助家族在高老庄更加稳固,方便以后更好的“精耕细作”。
  
  一旦徙陵,高拱和高家之前的心血、努力可就全白费了。
  
  同样,兴化李家亦是如此,数百年的家族传承,直到李春芳这一代,在嘉靖二十六年殿试中以鼎甲第一成为丁未科状元,历压前内阁首辅大臣张居正。
  
  李春芳是在严嵩内阁末期进入内阁的,兴化李家也是从那时才大放光彩的,至今为止,也不过三年光景。
  
  古人云:“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李春芳可是真照着楚霸王这句话做的,李家在扬州府,在兴化县,大放光芒辉煌了三年,就要搬到永陵?
  
  天下豪强齐聚永陵,到那时,仅阁老家族的名号,可就不够看了。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是这位甘草阁老的真实想法。
  
  而且,兴化李家人,擅长写志怪书,对朝政、人事予以暗嘲讥讽,这么多人没被人打上门,仗的正是在家乡的经营。
  
  等到了永陵,这么多有权有势有钱的家族都在,不仅以后族人再写志怪书容易掉马甲被打上门,很可能以前的旧账也会被翻出来。
  
  那李家人可真就没活路了。
  
  想借着“重武轻文”给圣上使绊子,圣上先降一旨,把这群趴在万民身上吸血的虫豸给解决了。
  
  “好啊!”
  
  海瑞迎着高、李近乎杀人的目光,拍手叫好道:“圣上在位时,都陪着圣上,虽说知道添乱的时候比其他时候更多,却也热闹。
  
  等圣上到了那边儿,也还能都陪着圣上,图个热闹不是。”
  
  活着热闹,死了还热闹,跟着圣上热闹,新郑高家、兴化李家都自认热闹不起。
  
  但海瑞还没打算放过他们,杀人诛心道:“元辅,你兼领着户部,掌全国户籍、财政等事宜,可以听旨拟函,命各省、府、县重新调查户口了,凡财产在三万两纹银以上的豪强人家,限期迁入永陵,逾期不迁者,遵圣意,财产罚没入官,子实,你来督促刑部依法行事。”
  
  内阁兼领很有意思。
  
  元辅的高拱领着户部。
  
  次相的胡宗宪领着吏部。
  
  阁老的海瑞领着礼部。
  
  阁老的朱衡领着工部。
  
  兵部,自军政分离后,在朝廷中,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真有什么问题,也有胡宗宪、王崇古两人去知会军方。
  
  刑部,或许是六部中唯一“灵活”衙署,考虑到阁内和谐,刑部衙事,目前是由李春芳负责的。
  
  在徙陵新政中,“受伤”最重的两位阁老,却在新政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高拱、李春芳这会儿比吃了苍蝇还恶心。
  
  “也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
  
  在之前李春芳重武轻文毒计吃瘪的阁老朱衡,也在发力,望着高拱、李春芳笑道:“圣旨中,是以三万两纹银为限,不等于或高于,就不必徙陵。
  
  我就举个例子,元辅、子实切莫当真,我姑且一说,二位故且一听,以高、李两大家族之财,没有上千万两纹银,也有个几百万两纹银。
  
  分了,分家还不行,要分族。
  
  高家、李家哪个都有几百号人,一人分一族,分个万把两纹银,就不必徙陵这么麻烦了。”
  
  听到这话,高拱、李春芳的眼睛都快往外冒火了,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一人成族,均分族产。
  
  这就和汉武帝当年推行“推恩令”一样,哪个家族能承受住彻彻底底的权力拆分。
  
  财产和权力类似,分到具体的人身上,人人都有钱了,都有自己的心思,这么大的家族还怎么管理?谁还为家族做贡献?
  
  别说分几百个族,就是分几十个族,这家族也就散了。
  
  高拱、李春芳宁愿整个家族到永陵去死,也不愿意家族在自己手中成为一盘散沙。
  
  “所谓家族。”
  
  胡宗宪望着高拱、李春芳,悠悠说道:“看似区区血缘所系,但一则聚众敢死,二则狼狈为奸,所以往往不分青红、相互包庇,成为法外之人,权行州域,称霸地方,危害尤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