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核心小说 > 布衣首辅 > 第一卷 小元霸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丰宁王之秘

第一卷 小元霸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丰宁王之秘

第一卷 小元霸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丰宁王之秘 (第1/2页)

现任丰宁王赵传佑是丰宁宜忠王唯一的儿子,首代王宜贵王的孙子,理论上说来是当今靖武皇帝未出五服的堂弟。
  
  本朝太祖皇帝不但能打,而且能生,十八个成年皇子有十二个带兵打仗,帮着老子东征西讨。
  
  建国之后过淮北伐、击辽东、收蜀汉、取关中,历次用兵都有皇子们的身影。这种情形直到太祖去世前才逐渐减少,最后只有晋王、遵王、肃王和永王还兼有节度使的职分。
  
  无奈太祖爷身子骨着实硬朗,以开国之君身份竟毫无悬念地活到八十大寿,更奇妙的是他老人家身经百战却从无一次受伤,居然是睡梦里无疾而终的。
  
  李丹不由自主地把他和前世那位朱皇帝比了比,发现大抵原因在于太祖出身地方豪强,家里有地有商队,也有先人曾经做官,所以受的苦比较少,饮食充足,身体底子更好,同时因家里有往南洋的船队,眼界也更加开阔。
  
  这就是为什么本朝比大明更宽容、风气更疏朗,不曾有大规模诛杀功臣、文士,以及限制工商发展的缘故。
  
  当然,这和历代皇帝都坚持自己是赵宋余脉,努力继承其文化和风格也不无原因。
  
  然而八十岁的太祖爷和老朱一样存在个严重的问题,他在位时间太长了!七十二岁那年传位给太子,是为承宗。
  
  永年四年承宗皇帝患心疾去世,太祖爷扶持皇孙登基是为衍宗。不料衍宗承继大统才一年,在猎场归来途中遇大暴雨,慌乱中衍宗被惊马冲撞身亡。
  
  因衍宗皇子尚幼,太祖不得不复位临朝。三年后新君即位年号隆治,又过了半年太祖才去世。
  
  就这样极为长寿的开国之君亲手扶持了三代皇帝才去世,让李丹咂舌惊叹。
  
  接下来就是李丹儿时起便听大人们常念叨的故事了。隆治帝幼龄登基,被大臣宋端等人左右,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倾向集权和文治。
  
  他下令停止对鞑靼人和西域的铁力汗国进行征讨,希望与民安息,但另一面却仿照杯酒释兵权的做法架空了五军都督府,同时下诏皇族、外戚无特旨不得统兵。
  
  收回军权后,自信满满的隆治皇帝一方面扩大文臣权力推行内阁责任制,另一方面开始实施府卫制与营兵制结合的道路。
  
  他将卫所规模缩小并限定于镇压内乱、协助治安,而以营兵作为内外作战主力。这样便使太祖时代部队只认将帅的情况得到缓解,却导致了军队上层与武勋们对皇帝和文官的不满。
  
  接下来便是惊心动魄的削藩运动。当隆治皇帝发现大量的皇族会导致国家财政负担加剧,便在宋端的协助下削减诸王实力。
  
  这时候他倒没像朱明那位建文帝一样冒失,而是先派兵进驻诸王所在城市,然后告诉他们天下太平、你们的安全朕派兵负责了,然后亲王许保留三百二十名卫队,郡王保留两百名卫队,其他全部裁撤。
  
  看看大家没什么动静,也没几个人哭喊,于是隆治走向了下一步。
  
  天下财富应为百姓所有,不应该集中于一姓,所以咱们家过得够舒适了不需要这么多用度。
  
  亲王每年俸禄五千两足矣,除非无后者,妻妾不得超过五人,妻妾外生子依律按私生对待,无特旨不享有继承遗产、袭封权力,不得接受荫封。
  
  袭爵者外余子推恩许封者皆降阶,意思是没能袭王爵的儿子你可以求皇帝推恩给个爵位,但只能是公爵不能是王。
  
  同理,公爵的儿子只能是将军,将军的儿子只能是校尉,校尉的儿子……就是庶人了。
  
  所以又多了一条:无爵者可配黄带,位与士人同。
  
  瞧见没,不是庶人哦,是高一等的士人,可以见官不拜,但是偏又不许参加京城的会试!你是皇族子
  
  弟,就别和普通士族去争这本来不多的进士名额了。
  
  有个聪明的皇帝,赵敬子这样的皇族末裔却过得很别扭、憋屈。
  
  从那以后郡王的俸禄也削减到三千五百两,和一个中上之家差不多,许妻妾四人。
  
  哦,对了,这里还加了一条,所有王府卫队归属兵部(后来宣宗时期转给五军都督府)仪卫司管理,这样王爷们要想拿养兵说事都没可能。
  
  隆治的思维模式是:既然家里没那么多妻妾生养太多丁口,自然王庄也不需要太大规模喽!想到这个皇帝很高兴地下令:
  
  自来年正月起,咱们赵家以身作则先来个摊丁入亩!
  
  所谓丁,指的是成年男子。亲王领限定为五千亩,王领四千三百亩,郡王三千五百亩。在此基础上每成年一丁,其名下授丁口田两百亩。
  
  这样成年丁口如袭爵则按爵获领,并加上自己名下的丁口田,无爵的就只有丁口田。
  
  这么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庄兼并土地,也间接迫使各王府把眼光投向了可以生利的商贸、采矿等行业。
  
  这些都还好,没有让亲戚们怎样,毕竟天下是赵家的,还能胳膊肘往外拐不成?何况那时立国未久,诸藩也还没有过于做大,所以隆治帝的改革到这里都相当顺利和成功。
  
  隆治九年,晋王被人告发密炼***,并取民间女子试药,导致晋阳城百姓围了衙门要求说法。
  
  皇帝派出刑部大臣从金陵(那时首都是金陵)奔赴晋阳调查,却不料在城门处遭激愤的百姓围堵。
  
  当天夜里晋王以节度大同、太原、榆林三镇节度使身份调营兵五千人包围晋阳,指其知县造反,要进城平叛。
  
  但他没想到钦差这样快已经到达晋阳,一番交涉之后只得讪讪退兵。
  
  这件事给了隆治极有利的口实,很快便有御史弹劾晋王谋逆、不法。晋王不愿面对来逮捕他进京接受诏狱审问的缇骑,在他们进入王宫宫门时服毒自杀。
  
  隆治皇帝很愤怒地下令废了他的王爵,仅以将军礼下葬。晋藩被废,世子贬为将军,发往广西玉林效力。
  
  本来这件事是晋王的错,如果到此为止谁也无话可说,可惜的是隆治帝高兴过头!
  
  晋王是太祖次子,隆治帝祖父辈的开国老将,在军中和兄弟子侄们中间威望极高。隆治以为打击了他就可以压服所有人,可他错了。
  
  前面说了,保留节度使衔的共有四王,这次隆治的目光放在了实力和影响力最弱的肃王身上。
  
  肃王是太祖第四子,负责宁夏镇、固原镇和甘肃镇,从兵力上来说这三个镇都是九边中最少的,训练和武器装备自然也比较差。
  
  晋王倒台三个月后,青海发生叛乱,羌军进逼西宁。战事结束叛乱各部退兵后,隆治以应对不力为由撤换数名西边的大臣,顺手撤废了节度使。
  
  肃王上书陈言废节度使不利西部全局指挥,遭到隆治皇帝斥责,并给了他一定「居心叵测」的大帽子。
  
  肃王本是个刚直的性子,愤怒之下留遗书「以死相谏」,然后用腰刀自杀。
  
  这件事震惊了天下,但是隆治并未有任何懊悔和歉疚的表现,反而以惧罪、自裁为由改用郡王礼赐葬。并以肃王世子已过世为由将其孙改封公爵,迁巴南安置。
  
  肃王的下场激怒了永王,也引起他深深的戒惧心。永王系太祖第五子,与其兄肃王中间隔了六个姐姐,相差有十四岁。
  
  可以说肃王于他来说如父如兄,肃王惨死使永王哀恸不已,同时也对年轻皇帝的做法开始深度反感。
  
  遵王是太祖皇帝第三子,也是嫡次子,永年帝的同母兄弟。他掌握的是宣、蓟两镇。当时在位的第二代遵王赵希礼(
  
  遵睦王),其实是承宗皇帝的庶长子、隆治的亲叔叔。
  
  当年因遵王刚获封,王府还未建好就在军旅途中感风寒去世。此前他已经夭折了三个儿子,去世时没有继承人,按理应当除藩,太祖对此痛心不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