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核心小说 > 布衣首辅 > 第一卷 小元霸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丰宁王之秘

第一卷 小元霸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丰宁王之秘

第一卷 小元霸 第一百九十五章 丰宁王之秘 (第2/2页)

承宗皇帝与遵王素来敦睦,又出于孝心咬牙将自己的次子过继给弟弟,承继他的血脉。所以第二代遵王从血缘上说是洐宗的弟弟,隆治皇帝的亲叔。
  
  他每次去朝觐时,皇帝都恭恭敬敬亲自往承天门迎接的,可不敢对这位老叔太过分。
  
  而遵王也投桃报李,一向表现出支持侄儿的态度,甚至公开表示已上书求辞节度使,他站队在皇帝一侧的可能性非常大。
  
  所以四王里仅存的「硕果」就是永王,他见皇帝的矛头正在对准自己,立刻警觉并且担心起来。
  
  永城是永王的封地,但他掌握的辽镇却是九边中面积最广、兵力最强的,包括了山海关外的辽西走廊、辽东以及辽南半岛共二十七卫、十八个千户所,营兵带战兵共二十万大军。
  
  所以永王是封地在淮上,职责却在辽东。面对这样一位叔祖级的老将隆治也很头疼,他派了钦差去辽东视察并犒军,半私人地劝永王不如交了兵权,回到封地去过安稳日子。
  
  开始永王还对这种说客顾左右而言他,但是肃王事件发生后他觉得小皇帝是来真的,便开始装病,哼哼唧唧地说自己不行了,然后从沈阳开始磨磨蹭蹭往锦州走。
  
  隆治十年的春天,广西瑞王(太祖第十五子封瑞王,封地南宁,这是指第三代瑞王)被告发在家习学巫蛊之术,隆治未加审理便下令将其除藩,交宗人府管束。
  
  五月,湖南的靖王(太祖第十一子,原播匀节度使,封地靖州,这里指第三代靖王)去世,世子请求袭封。
  
  不料隆治以上表书中有错别字,对皇帝不尊重为由拒绝了他,反而以推恩为由将他和两个弟弟都改封为郡王。
  
  六月,承宗嫡次子襄王赵以祥率先喊出了「清君侧、护皇统」的口号,在襄阳拘押了大批官员,在都指挥同知马庆协助下调营兵万人占据了整个襄阳府。
  
  开封的周王、洛阳的洛王、泌阳王和山西的平阳王宣布响应,这就是靖难之战的开端「五王起事」。
  
  然而,五王里除去襄王和泌阳王掌握了部分军队和地盘,其他人都只是口头支援而已。
  
  周王还好,算是送了些资金过来,洛王被他的国相堵在王宫里硬是出不得门。
  
  平阳王倒是硬气,带了自己的卫士进山和官军周旋,堂堂一个千岁当成了游击队长,对整个战局根本施展不了多少影响。
  
  隆治皇帝一面下令各路官军步步紧逼,一面在金陵皇宫里冷笑,笑这帮王爷个个不自量力还想翻天。
  
  就在各路官军报捷不断的时候,宋端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北边那位王爷可好久没消息了!
  
  隆治浑身一个激灵,急忙派人去查,发现自从十几天前老爷子抵达锦州开始就再没有过塘报。
  
  各部大臣都慌了,到处找永王的踪迹,最后重新发现他的时候人已经到了河间府,而且身后还有辽东、幽燕跟来的八千骑兵!
  
  第一仗是在郓城,任城卫指挥使到阵前和永王聊了一顿饭,然后鸣金收兵。
  
  然后永王在陈桥过河进入开封释放了周王。得到周王十万两银子的支援,永王部队士气大振,掉头南下进入归德、亳州,最后回到自己封地永城。
  
  在亳州正式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帜后,睢阳卫、宣武卫、永平卫、颍川卫全部表示了归顺,原本被调去镇压泌阳王的部队也掉头返回信阳。
  
  最可乐是唐王和本县守军长官达成一致后带着自己的卫队来到泌阳,对城外虎视
  
  眈眈的部队说我们自己家里兄弟子侄闹家务,与他人无关。
  
  结果他轻易取得了一众领军高级将领的认可,泌阳解围。
  
  和老朱家的靖难不同,在渡江之前这场靖难几乎一仗没打,人都不曾死多少,永王就已经拿到了大半个中原的控制权。隆治帝尝到了被军队高级将领和勋贵们背叛的滋味。
  
  两场大战分别在湖北的安陆和黄州进行,忠于隆治帝的部队在湖北与永王、襄王、泌阳王的三王联军展开会战。
  
  在长达三个月的反复拉锯后官军大败,最后在湖口全军被堵住退路进退不得只好投降,整个江北归于永王之手。
  
  原本南方的士绅阶层很看不上北军,认为他们野蛮而且贫穷。
  
  但是湖口之战结束后他们立即转向,开始宣传北军的勇猛善战和心向教化,更有不少南方籍大臣担心家乡经历兵灾,因此开始劝说隆治帝与永王和谈。
  
  隆治十年九月,第一次和谈破裂,北军攻陷扬州、泰州,长安府、成都府和重庆府相继宣告支持永王监国,次年正月十二日,永王在永城正式接受监国之位。
  
  隆治帝闻讯非常愤怒,决心调集各地军队北上,与监***在庐州展开决战。
  
  但是三个月过去,奉命来京集结的部队仅有寥寥的两万人,隆治只好同意再开和谈。
  
  然而四月初和谈的钦差还在路上,告急文书已经抵达金陵,监***开始大规模渡江,松江、苏州、常州、池州、九江全面皆失。
  
  中旬,西路监***抵达上饶,东路已经进入东都临安。在这样的情势下,隆治帝不得不全面接受了永王的「建议」:
  
  皇帝发罪己诏,然后禅让于永王,退位出家。
  
  这个结果已经比那位建文帝强多了,李丹暗自腹诽,李家因为拒绝写讨伐檄文还付出了一条命,结果只换个牌坊回来!
  
  「诶,原来靖难的首倡者不是太宗皇帝而是襄王?」这个李丹还真是没想到:「不过……,说了半天我还没听出来,几十年前的事了,这些对今天救不救丰宁王殿下有何影响呢?」
  
  聊到这些皇室秘辛,赵重弼可不想隔墙有耳。整个车队停在儒学路上离巡检分司衙门拐弯便到,但他宁可在这夜色下空寂无人的街道上说话。
  
  这条街是本县最阔气的道路,宽有两丈,周围左右都是警戒的卫士、骑手。
  
  赵重弼腿上搭了条薄薄的丝绵被,捧着酽茶又喝两口,放下茶盏才又开口说:
  
  「当年老遵王去世,圣太子纯孝不忍看太祖伤心,便将庶长子过继到遵王名下,以四王子之名袭爵,便是遵睦王。
  
  隆治帝出家时有个条件,就是请太宗善待遵王不要难为他,太宗也答应了。
  
  然而遵王不自安,才三、四年光景竟忧惧而死,只留下两个女儿并无子嗣,导致废藩。
  
  谁知道转眼到了永清(太宗年号)十六年,朝廷刚刚迁都,竟有老妇向归德府出首,说自己是老遵王的书房丫鬟。
  
  当年老王爷刚去世不久她发现自己怀了遵王骨肉,不敢声张,遂以出家为名离开王府到坤观修行,得其师相助诞下那孩子。是以遵睦王生前也不知道自己还有个名义上的弟弟。
  
  她出示了不少例证,有好几件都可证明曾在王府做事,且与遵宪王(第一代遵王)关系极密切。
  
  归德府不敢专擅,便向先皇递了密折。太宗皇帝叹息,下令赡养其家,又寻师教授其功课。永清十八年下旨许其归宗,并封为丰宁王。」
  
  听到这里李丹眨眨眼,明白了为何丰宁王不在丰宁清闲却住在上饶,而且王宫选在官军驻地边,当地官员还那么「贴心」地为他修筑夹城「保护」其周全。
  
  这一切全是
  
  因为……,假设他真是遵王的儿子,那在继承大统的顺序上,其实是优于永王系的!李丹觉得一股寒气直上后脑,自己知道的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有本事的人老板都爱使唤,可你要是多嘴,那就是自己挖坑自己跳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