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核心小说 >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 第三百二十八章 万族之劫,迁永陵令!

第三百二十八章 万族之劫,迁永陵令!

第三百二十八章 万族之劫,迁永陵令! (第2/2页)

西周以来的宗法制度,无论从道德上、信仰上,还是实际控制力上,都深深维护着地方对朝廷的这股离心力。
  
  经济上,朝廷需要大族、地主在地方上的统治,以维护朝廷统治。
  
  但是,大族、地主一旦兼并土地严重,勾结士大夫阶层、皇室宗族、皇帝亲戚等权贵,做大做强,就会影响朝廷的统治。
  
  所以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是朝廷和地方、君权和官僚中间阶层的反复斗争。
  
  要不是这次李春芳冒头,变着法对抗圣意,朱厚熜都险些忘了地方上的真实情形了。
  
  朱厚熜站到了精舍里诸朝书架前,从大明朝往前,不断翻看着以前的历史,想从中寻找解决天下豪强的办法。
  
  北元、两宋、五代十国、唐、随、南北朝、两晋、三国、东汉……西汉。
  
  至汉朝开国,汉高祖刘邦就实行了迁徙楚国六大贵族豪强到自己的陵墓长陵,以此来打压战国时期长期形成的六国的各地方宗族势力。
  
  而汉初整体贫困,迁徙了秦末六国的地方豪强,地方上基本没有大的豪强大地主了。
  
  但到了文帝、景帝时代,采取与民休息的国策,以无为而治来治理国家,于是乎,经过文景之治,“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馀财。”
  
  也就是说,汉初的高祖、吕后、文帝、景帝等主政皇帝或皇后、太后,又做好了个超级大蛋糕。
  
  到汉武帝即位之初,大汉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切分这块大蛋糕了。
  
  但实际上,这块大蛋糕早已被新兴的权贵集团切分了。
  
  这便是汉武帝初年,国库能调动财力仍十分有限的原因。
  
  汉朝的权贵利益集团,聚敛了绝大部分的财富,霸占了朝廷大部分利益。
  
  大汉权力,不在大汉皇帝一人手中,而在外戚、地方豪强、士大夫阶层等庞大的权贵势力手里。
  
  “迁茂陵令!”
  
  汉武帝颇具雄才睿智的“软性”改革方式,映入了朱厚熜的视线。
  
  元朔二年,汉武帝颁布《迁茂陵令》。
  
  凡是财富在三百万钱以上的巨富豪门,一律迁徙到京城附近的茂陵。
  
  汉代财富形式大多是土地、房宅,奉旨迁徙的大族、豪强只得贱卖土地房宅之产。
  
  但是,全国所有富户都要迁徙,谁来买田呢?
  
  于是,大汉朝廷就出面将千万亩良田低价收购,而后分给流离失所的无地农民,朝廷只收取十分之一的税收。
  
  汉武帝还曾尝试低息贷款的农业“反哺”模式:由朝廷向农户提供借贷,三年后折成实银,只加一成利钱归还朝廷。
  
  这样,赤贫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王朝政府粮食税收激增,而豪门利益集团的巨额财产,则在迁徙茂陵的过程中被强行“均富”了。
  
  现如今,土地,在“清丈田亩、均地于民”国策下已经进行了,所差的,就是房宅了。
  
  朱厚熜眼中闪烁出精光,门户豪强的广厦,是时候,让万民尽开颜了。
  
  最值得称道的是,迁茂陵令对门户豪强的财产剥夺并非流血屠杀,而是极具魅力的软性迁徙政策。
  
  汉武帝的这种做法很聪明,对迁徙茂陵的豪门巨富颇有奖励,即朝廷支付给每户迁徙者二十万钱的高额“拆迁补偿款”。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人、地,都是王的,没有强抢,还给钱,要是再不听命,就属于给脸不要脸了。
  
  汉武帝的剑锋利,我嘉靖的剑也未尝不利!
  
  “着旨。”
  
  朱厚熜的声音从精舍传出,回荡在大殿中,黄锦闻声而跪。
  
  “自今日始,凡国朝家中,有三万两纹银及以上巨富豪门,一律迁徙到永陵,朝补纹银两千两,若有隐匿之家,万民皆可检举,查证无误,抄没之财,均半于举者。”
  
  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寝所在。
  
  永陵,是朱厚熜登基后就开始修建的万年吉壤。
  
  都在京城附近,方便朝廷、锦衣卫监视控制,关键的是,脱离了其固有的宗族家乡,故而再也不能在地方发展壮大它的势力。
  
  和汉武帝一样,这项国策,是长期执行的,只要地方有新的地方豪强、特殊利益集团出现,就再迁移到新的天子陵墓居住,脱离可以它发展壮大的故乡土壤。
  
  如此一来,上至王公大族,下至奸商地主,统统不能再继续发展壮大,重新地位下降。
  
  而汉朝没有将这项国策贯彻始终的原因,就是在汉宣帝、汉元帝时期,汉廷已再无力牢牢束缚地方豪强的兼并土地、势力扩张。
  
  即便汉元帝一度想恢复汉武帝时的“迁徙豪强至陵寝”的制度,却执行五年毫无成效,遭到抵制。
  
  最终在汉元帝永光四年十月,在士大夫的强烈抵制下,诏令从此不再迁徙豪强。
  
  说到底,是汉武帝死了。
  
  但今朝不同汉朝,朱厚熜有信心让天下豪强永生永世翻不过身。
  
  皇族之下,当世第一的家族是南充陈家,以陈家的表现不像是糊涂之家,“徙陵”后,陈家就在门户豪强头上镇着。
  
  而锦衣卫,就渗透在永陵的方方面面,确保不会有乱子产生。
  
  “奴婢遵旨!”
  
  黄锦领旨,从地上爬起,在御案请过朱笔、宣纸,依万岁爷口谕分毫不差书写,在写下“钦此”二字后,便放下朱笔,吹了吹纸上的墨,肃穆请过传国玉玺,加盖在旨上。
  
  迁永陵令旨,成。
  
  不经内阁商议,此为中旨,内阁、六科有驳旨之权,但这天下,已有很多年没有内阁、六科敢驳圣旨了。
  
  兹事体大,黄锦亲去内阁传旨,临行前,通知了锦衣卫,将大殿里的檀木箱都搬回北镇抚司,小心放好,接下来这些图册记录的家族,一个都不能少,都要迁徙到永陵,显然,这全是锦衣卫的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